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评论

唐县13岁赵韩博被授予“美德少年”

时间:2020-06-25 11:09:57 阅读量:1 来源:

教科书式救人引发热议 “生命至上”教育应从课堂延至课外

■沉着冷静的“美德少年”。

6月21日下午,重庆市米心镇小学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施救不当,8人均不幸殒命。暑假是学生意外事故的高发期,学生的生命安全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报对唐县启明中学初一学生赵韩博通过学校学到的急救知识,教科书式施救抢回维修工一条命的事迹予以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网友热议。赵韩博将被推荐参加“中国网事·感动河北”2020年网络人物并被申报“保定好人”。唐县教体局向赵韩博授予“美德少年”称号,号召全县师生向他学习。

□本报记者 石英杰

唐县13岁初中生沉着救人获赞

6月20日,本报通过新媒体和纸媒深入报道了唐县启明中学初一学生赵韩博遇到维修工触电沉着冷静进行施救的事迹。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有读者甚至将赵韩博喻为“司马光”式好少年。

据了解, 6月12日,放假在家的赵韩博看守自家超市,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突遇维修工触电倒地。他临危不乱,利用学校学到的急救知识,先切断电源,然后对维修工展开心肺复苏,并在其苏醒的情况下,去路口引领救护车,最后维修工获救,这一教科书式的施救获得保定市蓝天救援队队长庞治的高度评价。

本报刊发稿件后,很多网友转发微信朋友圈。6月22日,记者从唐县县委宣传部获悉,唐县网信办和文明办已经着手整理相关材料,推荐赵韩博参加由省委网信办、新华网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河北”2020年网络人物评选,并为其申报“保定好人”。

6月22日,唐县教体局局长石志杰致电本报记者称,经过集体研究,该局决定授予赵韩博“美德少年”称号,并号召全县师生向他学习,重视生命教育,尤其是暑假期间保护好自己。

生命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学生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每年暑假都是学生意外事件的高发期。据了解,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国有近500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去年暑假期间,保定境内的大沙河、拒马河、潴龙河、唐河、易水河等发生过多起溺亡事件。

生命安全教育刻不容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展了生命教育,尤其是防火、防电、防溺水急救知识的普及。据了解,应急救护培训主要有三块:一是现场心肺复苏术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二是化学和食物中毒、触电、溺水、烧伤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知识和技能;三是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大量的医学统计发现,在心跳、呼吸停止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挽救生命的成功率为50%。这4分钟便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目前,城区急救10分钟到达,农村15分钟到达。这意味着:待救护车到达,往往已错失“黄金4分钟”。这就迫切需要在意外发生现场,第一时间有人正确地实施急救,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很多大人都无法做到,作为初一学生赵韩博,能遇险不乱有条不紊进行施救,这证明了学校加强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校长李梅感慨地说。该校是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他们从文化和尊重生命的高度,开展“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他们建立的《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中的首遇责任制,受到保定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他们每年都会邀请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中心主任陈江山等专家开展心脏复苏、消防逃生等技能培训。

生命教育要强化秩序规矩

6月21日下午,重庆市米心镇小学学生,周末放假自发相约,到童家坝涪江河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其间有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由于对水域不熟悉施救不合理,造成7名施救学生一并落水,最后均不幸殒命,成为学校安全教育血的教训,令人扼腕叹息。

发生紧急情况青少年该怎么办?遇到同伴落水,切不可盲目下水救人或手拉手救人,而应大声呼救,呼叫周围群众前来援助,并直接拨打110和120等报警求助,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消防人员,这才是真正在帮助同伴。

经常给保定中小学进行应急培训的保定市蓝天救援队副队长王斌认为,对于中小学生,遇到险情第一位是自救,其次才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救人。赵韩博做的最到位的地方就是首先切断了电源,确保了自己救人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伤害发生。

他认为,当下我们的国民教育中普遍欠缺的是遇到险情后逃生的秩序性强化,学生们缺乏规矩意识。这与邻国日本的青少年具有很大差距。比如发生地震或者火灾,很多人并不是死于这些灾害本身,而是因为逃生时缺乏秩序而拥堵踩踏酿成惨祸。溺水、触电等险情发生不是大家不知道危险,而是缺乏守规矩远离危险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与家庭、学校的影响密不可分。

王斌认为,不少学校的逃生应急预案多适合演练,缺乏真正逃生秩序可操作性的标准。他们在培训中经常会对其进行完善。比如,火灾发生后要从楼道中撤退,两个班的学生抢先逃生在楼道口到底怎么走谁先走,怎样才能避免拥挤踩踏?这就要遵循高年级让低年级先走,后来的让先到的先走的原则,而这些都是今后在学校的生命教育中需要完善并尽量落到实处的。

链接

做到六不 减少溺水发生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发现有人溺水 应该怎么办

当发现有人溺水,往往有些人立即跳进水中救人,但是每年都有救人者体力不支或者水性不熟导致没有成功,甚至最终造成二次伤害发生。

如果我们没有受过专业的水中营救训练,不是救生员,我们应该这样做:

1.首先应呼叫周围群众的援助,有条件应尽快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消防队员。

2.同时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目击者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可向遇溺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

3.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不推荐跳水时将头扎进水中。

4.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应注意言简意赅,特别要讲清楚具体地点。不要主动挂掉电话,并保持呼叫电话不被占线。

5.呼叫者应服从于调度人员的询问程序,如有可能,可在调度人员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判断,如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可在120调度指导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

6.120调度人员应指导第一目击者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淹溺患者出现心搏骤停不推荐单纯的胸外按压指导。

非专业人员哪些不要做

营救落水的人有些误区千万不能进,不然救不了人不说,还可能搭上自己。

1.往往第一目击者都是非专业救生人员,这时尽量不要实施下水营救。

2.如果不得不下水营救,应借助于专用的浮力救援设备或船接近淹溺者,两人一同下水施救比单人施救更安全。

3.由于人手的握力有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常因脱手导致施救者溺毙的发生。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建设研究所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2192864
咨询热线:010-5219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