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伊吾县委宣传部驻下马崖乡阿热买里村、尤库日买里村、托万买里村工作队副队长刘瑞莲
“做群众工作不是在办公室里,而是在田间地头,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困难诉求,为他们做好服务。”这是伊吾县委宣传部驻下马崖乡阿热买里村、尤库日买里村、托万买里村工作队副队长刘瑞莲常说的一句话。2014年驻村以来,凭着对工作的责任和为民服务的热情,刘瑞莲得到村民的信赖,获得一致好评。
排忧解难贴心人
“村民的诉求就是命令,一定要解决好,让群众满意。”刘瑞莲常对其他队员这样说。
下马崖乡夏季炎热,光照充足,哈密瓜和杏子是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里的杏子香甜可口,晒成杏干供不应求。每年三四月份是杏树生长的关键时期,村民们都在杏园忙着修枝、浇水、施肥。
“刘副队长,我家6亩杏树,现在正是嫁接的最好时机,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但是找不到嫁接技术人员,咋办呀?”村民萨依提·阿迪力找到刘瑞莲求助。
刘瑞莲了解到其他村民也有同样的困难,她和其他队员一边统计有嫁接需求的农户和嫁接杏树的数量,一边联系技术员协调嫁接芽苗事宜。几天后,南疆小白杏等四个新品种1000余株芽苗运抵到位,技术员也来了,为村里3000余棵杏树进行了嫁接。
村民艾买提·苏力坦家种了30亩哈密瓜,每年播种时,他都会因劳动力不足而发愁。刘瑞莲把他家的困难记在了心里,每年播种时就带领志愿者前去帮忙,还联系技术人员指导他做好病虫害防治。“刘副队长把我们的事当她自己的事,总是尽心尽力,我们都很感激她。” 艾买提说。
联系电力部门帮助村民解决线路老化问题;多方协调,为村民更换液压灌,解决夏季种瓜用水难题;帮助村民追讨拖欠的务工费……一件件实事好事让她成了村民的贴心人。
助民增收引路人
下马崖乡地处偏远,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种地,收入渠道单一,增收后劲不足。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刘瑞莲利用周一升国旗、入户走访等时机向村民宣讲党的好政策,邀请外出就业村民现身说法,帮助村民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吴婷婷中专毕业后,一直没有工作,平日里就在乡里临时找点活干。刘瑞莲看到她年纪轻轻不求上进,心里很替她着急,便找她谈心,鼓励她要提高学历,并以村里其他大学生为例鼓励她。在刘瑞莲的引导下,吴婷婷思想转变了,她报了大专自考。平时一边干活,一边复习。大专毕业后,吴婷婷在一家企业做文案策划,月收入5000元以上。“刘姐是我的领路人,她改变了我的人生,真的非常感谢她。”吴婷婷说。
身有一技之长,胜过黄金万两。刘瑞莲和工作队先后在村里组织举办泥瓦工、烹饪、果树嫁接等技能培训班114场次,培训村民5000余人次,为村民转移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村民迪丽帕热木·亚合甫通过参加村里的烹饪培训班,厨艺进一步提升,在刘瑞莲的帮助下,他在村里开起了“红色餐厅”农家乐,经营特色烧烤、大盘鸡等农家美食,依托下马崖清泉节等客流旺季,年收入25万以上,同时带动本村7人就业。
民族团结带头人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下马崖乡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是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示范乡”。刘瑞莲通过开展民族团结宣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让村里民族团结的氛围更加浓厚。
“玛日罕妈妈,我来看你了!”听到刘瑞莲的声音,80岁高龄的玛日罕·尤努斯大妈便迎了出来,拉着刘瑞莲的手一起进了屋。每次到大妈家走访,刘瑞莲总会带着牛奶、鸡蛋等生活用品,她还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洗床单衣物,无微不至照顾老人。
70岁的茹则瓦妮罕·库尔班是一位农民女画家,她的作品有300多幅,都是以生活为原型来展现民族团结,由于家里空间有限,很多作品只能收起来,得不到展示。刘瑞莲得知情况后,协调村“两委”在村文化站为她布置了一间工作室和一间展厅,专门用来展示老人的作品。慢慢地,这里也成了刘瑞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好地方,她在这里培养了一支民族团结宣讲小队,经常到各处开展民族团结宣讲。
“如果说下马崖乡的发展犹如一棵快速成长的大树,那么民族团结就是这棵树不可缺少的阳光和水分。我们一定要把民族团结维护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常开长盛。”刘瑞莲说。
六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六年来,刘瑞莲已记不清为村民解决了多少困难诉求,她的民情日记本写满了一本又一本,她用真情和赤诚感动了村民,用汗水和执着走进了村民心里。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