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29万“快递小哥”画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什么样
最熟悉的陌生人什么样
团北京市委大调研 为近29万“快递小哥”画像
在北京,至少活跃着28.8万名“快递小哥”,他们像勤劳的小蜜蜂,风里来雨里去,支撑起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新时代城市新兴青年群体,他们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期许,他们如何成为新北京人,他们的爱与忧愁是什么……
为了解我们身边这群熟悉的陌生人,2018年年底起,团北京市委历时3个月,对1710名年龄在16-35岁的在京“快递小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50名进行了深度访谈,用81个问题全方位了解“快递小哥”们的生活状况、技能与就业前景、社会参与度等。
在团北京市委研究室主任王磊看来,通过问卷和深度访谈形成的《北京市“快递小哥”群体调查报告》画出了关于“快递小哥”的三张图:用“肖像图”回答他们是谁;用“结构图”回答他们需要什么;用“路线图”回答怎样联系覆盖和精准服务。
受访的在京的快递从业人员中,并不都是“小哥”,还有一成系女青年。有的快递“小姐姐”说,女快递员也有优势,客户会对问路的女快递员格外耐心。
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受访的快递员近六成已婚育,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在京快递员需要为家庭奋斗。
至于收入,月薪过万元的“快递小哥”有,但只占受访人数的3.09%。受访者平均月收入为6000元,较同年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低1800元。尽管收入过万元的只是少数人,但这并不妨碍这个行业标杆水平工资吸引年轻人进入。根据深度访谈的信息,快递业计件工资的模式也吸引了追求多劳多得、工作相对自由的年轻人。
在职业发展上,“快递小哥”呈现出“跳槽频繁,但向上流动有限”的特点。“快递小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占比27.96%,高中占比62.23%。八成以上受访者在快递行业工作时间不超4年,六成以上至少换过两次工作,半数上一份工作从业时间不超1年。经济考虑和打拼心态是“快递小哥”频繁换工作的主要原因。虽工作更换频繁,但快递业成为不少新农民工群体进入城市的首份工作。
活在北京也热爱北京,七成受访者表示“我喜欢北京”“我关注北京的变化”,还有六成受访者认为“自己为北京发展作了贡献”,但只有两成受访者考虑在北京长期发展。一位受访者表示,“和老家相比,北京虽然收入高,但消费也高,将来肯定不留,过两年就回去。”他们内心“热爱北京、期待融入”,现实却“融而难入、来而不留”。
热爱北京的“快递小哥”们也会用举手之劳做服务城市的志愿者。在调查中,有超过六成的“快递小哥”表示,在送外卖或快递的过程中帮助过他人。超过一成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公益活动,给警察提供过可疑人员的信息等。一位受访小哥说,“人们在不经意间回报给我们的理解和谢意,让我感到自己确实被这座城市所需要”。
调查大数据画出了“快递小哥”们的模样,也画出了他们的痛点。王磊说,摸清楚他们的痛点,可以让社会更好地为这个新兴青年群体服务。例如,快递行业个体职业认同感低,社会保障及关爱不足,发展前景和身心健康值得关注。
王磊说,受访者普遍认为,现在吃的就是“青春饭”,不知道未来如何发展。近四成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职业歧视,但缺乏表达、倾诉和维权渠道。调查中发现,快递行业缺乏正规、系统的培训体系,企业投入有限,“快递小哥”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远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之中,但住房、教育、医疗等大都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些问题都值得全社会来共同发力解决。
王磊介绍说,针对“快递小哥”热爱北京、期待融入的特点,团北京市委在线上依托“12355”青少年心理与法律服务热线,为“快递小哥”开展心理与法律咨询,在线下依托社区青年汇等阵地设立爱心驿站,主动加强对“快递小哥”的关注和联系,实现有效覆盖。
一些“快递小哥”愿意把快递业当作自己的终身职业,并认为劳动者光荣。团北京市委也积极创造机会,让“快递小哥”热爱自己的职业。2019年7月,团北京市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了首届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展示了“快递小哥”高超娴熟的技能水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快递小哥”们增加职业的荣誉感并为之骄傲。
2019年的国庆游行中,1000名“快递小哥”受邀参与国庆群众游行,成为整个快递业年轻人的集体记忆。
王磊说,未来,还将继续完善快递业的职业保障,提升“快递小哥”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做好快递从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职称评定,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此外,还可以强化企业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属地作用,形成对“快递小哥”群体的有效联系覆盖,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吸纳“快递小哥”参与各类政策协商、评议,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同时,关注“快递小哥”实际需求,提供婚恋交友、子女教育等有针对性的贴心服务,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温暖与关怀。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