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评论

斯蒂芬·罗奇:贸易战持久化对美伤害更大

时间:2019-11-27 17:39:31 阅读量:0 来源:

参考消息网11月27日报道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1月25日发表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的文章称,贸易战持久化对缺乏长期战略框架的美国伤害更大。

  文章称,至少从目前来看,中美贸易战的形势更多地指向了缓解而不是加剧紧张局势。作者认为,如果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人们就应当思考贸易战之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作者指出,有几个可能性排在前列:去全球化、脱钩和贸易转移。

  首先,去全球化是不太可能的。就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大萧条之间结束得不光彩的第一波全球化一样,当前的全球化浪潮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反弹。民粹主义正把丑陋的头颅转向世界各地,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引发的紧张关系正因有关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会破坏就业的担忧而加剧,并主导着政治话语。不过,凸显第一波全球化覆灭的最重要事件是,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贸易暴跌60%。尽管当前存在政治机能障碍,但今天出现类似结果的可能性极小。

  其次,全球脱钩的可能性也不大。全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全球价值链在过去25年的爆炸式增长。这使得全球竞争从过去针对特定国家的模式转变为功能广泛分布的平台之间远为更加分散的竞争。由于运输成本急剧下降的不可逆趋势以及物流和采购方面的技术突破,支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球价值链联系几乎没有脱钩的风险。

  另外,贸易转移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双边贸易冲突——哪怕是双边脱钩——对解决多边失衡毫无帮助。对众多贸易伙伴之一施压(美国为减少与诸多国家的商品贸易赤字而挤压中国恰恰就是这种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这是因为,美国的多边贸易赤字反映了美国国内储蓄的严重不足。如果不解决这个长期的储蓄问题,把矛头对准中国将意味着把多边赤字的中国部分推给美国的其他贸易伙伴。这种转移将使贸易转向成本更高的海外采购——功能等同于对美国消费者增税。

  文章最后写道,贸易战持久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应该令缺乏长期战略框架的美国感到担忧。作者同时认为,中国则不然。这无疑是《孙子兵法》中传递的信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建设研究所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2192864
咨询热线:010-5219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