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荡平:书生报国 热血忠魂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蓉 张 青 李睿宸 孙云清
有知识有文化,26岁的美好年纪,原本家境富裕,有一份安稳生活。因为接触了共产党,接受了她为国为民的奋斗理想,从此矢志不移跟党走,用一腔热血抒写了长征途中的壮丽人生。
凤凰岭、美女梳头岭、怀中抱子岭,每座山都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如今,青山依旧,郁郁葱葱,美丽的山岭会记得,一位叫易荡平的年轻知识分子已经在此长眠85年了。
7月3日,记者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循着长征先辈战斗的足迹,探寻英雄易荡平的成长经历。
“荡平荡平,天下太平”
1926年,易荡平从长沙楚怡中学毕业后回乡任母校教员,从事农村教育。“曾祖父是受到他哥哥和共产党员黄建中的影响才投笔从戎的。”易荡平的曾孙汤裕福告诉记者。
他的哥哥是党的地下工作人员,易荡平目睹了哥哥遭受严刑拷打被抬到刑场上处决的一幕。易荡平原名汤世积(绩),1928年3月,他参加了浏东游击队,并将“以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的誓词融入姓氏,改姓名为“易荡平”。一是为了防止自己被抓后拖累家人,二是“荡”字是“汤”上加个草字头,这样既保留原姓,又寓意“戴着草帽也要干革命”。
他响应共产党员黄建中等的号召,开展反帝爱国的群众文化运动,还动员其兄汤世和筹集资金,在家乡达浒开设归文书局,出售各种进步书刊,以促进农村文化知识的普及,宣传新思想。
“曾祖父一心闹革命,起初连曾祖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家人收到烈属证,才知道他在长征中牺牲了。到1989年,我们才知道他被葬在了战地附近。”汤裕福说,“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那时爷爷还在世,他知道自己父亲的事后,带着一家人赶到广西,跪在墓前,哭了很久。现在,我们几乎每年清明节都要来这里给曾祖父扫墓。”
“我要以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不消灭反动派,决不放下枪杆子!从今天起,我正式改名易荡平。”80多年后的今天,这铿锵有力的铮铮声音似乎在耳畔回荡。易荡平,这个在历史尘埃中日渐模糊的名字,正在被今天的人们重新唤起。
“大功告成,死而无憾”
“五团政委易荡平负重伤。这时,敌人端着刺刀上来了。荡平同志要求他的警卫员打他一枪。
警卫员泪如泉涌,手直打颤,岂能忍心对自己的首长和同志下手。荡平同志夺过警卫员的枪,实现了他决不当俘虏的誓言。”聂荣臻在《奔袭道县,强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中回忆。
1934年11月29日,脚山铺阻击战正式打响,时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的易荡平,带领战士坚守在全州境内的脚山铺先锋岭。“作为右翼前沿部队,他们打退了敌军一轮又一轮进攻。先锋岭是红五团的突出位置,为了守住阵地,为其他部队争取渡江时间,政委易荡平带着两个连的战士在这里坚守。后来敌人蜂拥而至,他身上多处负伤,腿部也被子弹打穿。为了不拖累战友,也不愿做俘虏,他开枪自尽,以身殉国。‘大功告成,死而无憾。’这是易荡平临终时留下的不悔誓言。”据桂林市党史研究室专家黄利明介绍,脚山铺阻击战是双方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聂荣臻曾将其形容为“惊天地,泣鬼神”,而易荡平是该场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官。
“爷爷说那时家里来了一支队伍向他讨水喝,为首的就是易荡平。他们衣服很破,穿着草鞋,看上去像乞丐一样。这支队伍秩序很好,他们怀里抱着枪整齐地排列在屋檐下休息,说什么也不肯进屋。当时爷爷不晓得他们是不是红军,但和国民党的军队完全不一样。”今年75岁的当地村民王世计说,他的父亲王寅修当时也上过前线,目睹了战况的惨烈,“后来队伍很快就离开了,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打仗。战斗很激烈,茂密的森林被炸得在燃烧,整个山上烟火弥漫,连他给队伍送饭的桶都打烂了。战后,米花山的山槽里尸体堆积如山。”
“战斗结束后,警卫员找到爷爷让他帮忙掩埋易荡平,爷爷因为要送受伤的杨成武(时任红二师四团政委)去追赶主力部队,就让当时18岁的父亲和几位村民去。等他们到达先锋岭时,只见易荡平浑身是血,他们就用席子将他包起来,然后把他葬在了这里。”王世计指着脚下说,“当时这里很空旷,绿树掩映,我们就选择了这里。”如今,易荡平的墓几经搬迁,早已离开了他最初的安息之地。新建起的易荡平墓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教育基地。
青山埋忠骨,碧血铸忠魂。易荡平用生命践行了他“死而无憾”的誓言。他和无数红军指战员以血肉之躯,铺垫了红军长征夺取胜利的道路,留下了英雄的绝唱和篇章。
(光明日报广西全州7月3日电)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