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宗泽:即便受到挤压,中国也会拥抱世界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不惑之年”的两国关系却风雨满楼。抚今追昔,放眼未来,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不会关闭开放的大门,将一如既往地拥抱世界,无惧风雨,无惧坎坷,人间正道是沧桑。
往事并不如烟
1784年8月,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美国商船,经过数月航行跨越太平洋抵达中国,带来人参、皮革、毛衣、胡椒、棉花等商品,随后将一批茶叶、瓷器、丝绸、漆器等中国特产带回美国。这便是中美贸易的起点,载入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史册。那时的美国独立不久,百废待兴,希望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寻求更大的经贸机会。《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大陆会议最高财政监督官罗伯特·莫里斯对美国联邦政府外交部长约翰·杰伊说:“我要派一些船到中国去,以鼓励其他人大胆寻求贸易的发展。”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货物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6335亿美元,增长252倍,服务贸易额超过1250亿美元,双向直接投资累计近1600亿美元,前所未有地惠及两国民众。如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俨然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回望过去40年的旅程,中美关系如同航行在浩瀚太平洋上的巨轮,既有一帆风顺的平顺,也经历过狂风巨浪的惊险,但却始终一往无前。“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箴言。
然而,当今的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外采取一系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动辄使用关税“大棒”,以贸易为武器,挑起经贸摩擦,不惜对中国进行打压。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筹码,美方还以所谓国家安全的莫须有名义,连续对华为等中国高新科技企业实施“长臂管辖”制裁,而且还在国际上吆三喝四,企图“组团”对华为进行“断供”阻击。
中美贸易战黑云压城,折射出美国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焦虑与不安。其中也不乏美国将自身问题转嫁、外包给他者的企图。更有甚者,美国国内有人认为,现在是遏制中国的“最后机会”,急需复制冷战时期对付苏联、日本的手法对付中国,因此假手贸易战、技术铁幕等等,对华挤压,试图阻遏中国的发展。然而,中国既不是苏联,更不是日本,面对咄咄逼人的攻势,中方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当然,美国国内也有理性客观的声音,认为“中国不是敌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的教授兼主任杰弗里·萨克斯发表文章说,“中国不是我们经济问题的根源,企业的贪婪才是”。文章直指美国的经济下滑源于自身企业问题,而不是美国一些人所描述的中国。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消费技术协会、服装鞋袜业联合会、大豆协会等多家行业协会以及数百家企业已经发表声明或致信特朗普政府,反对加征关税,敦促美中经贸谈判尽快回到正常轨道。
用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毋庸讳言,中国的快速崛起犹如树大招风,成为一些国际势力打压的目标。面对险峻形势,中国需要从长计议,审时度势,镇定清醒。不能因为别人一挤,中国就退缩;不能因为别人一压,中国就封闭;更不能在别人狭隘的时候,中国也狭隘。越是这个时候,中国越要有更大的胸怀,坦然应对,防止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滋长,甚或蒙蔽双眼,扭曲我们的判断,打乱我们前进的节奏。今天的中国有这样的自信。
从历史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屡屡经历国际挤压的“至暗时刻”。新中国成立之初,冷战铁幕已经降临,国际上重重压力接踵而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欢呼“历史的终结”,视中国为下一个打压目标。面对错综复杂的挑战,中国镇定自如,以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化险为夷,路越走越宽,最终迎来一片新天地。
从现实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体量与质量均同步提升,抗压能力增强。2018年中国GDP首次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交出一份闪耀的成绩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傲视群雄。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是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时至今日,中国的开放走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奏响了中国与全球经济更广、更深融合的恢宏乐章。
从未来看,中国进入新时代,也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境界。开放顺应时代潮流,是中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闭关自守绝非正道。中国知行合一,“一带一路”就是中国新一轮开放的重要标志,也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个互利合作公共产品。中国捍卫多边主义,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从全球层面看,以邻为壑的单边主义、回潮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就像一股逆流,无法阻挡经济全球化前进的脚步,谁也当不了独行侠。美国一意孤行不得人心,同样遭到不少西方国家的反对与抵制,即便是盟友也不会盲从。实际上,美国与欧洲在经贸、气候变化、伊核协定等诸多问题上南辕北辙,嫌隙日增。面对反复无常的美国,难怪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感叹:“有了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敌人?”而中国欧盟商会不久前发布了《商业信心调查2019》报告,显示欧洲在华企业对中国市场仍有信心,62%的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作当前和未来排名前三的投资目的地,56%的受访企业考虑今年扩大在华业务。这说明,外商来华投资兴业的热情依然不减。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国际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承认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开幕晚宴的主旨演讲中表示,美国应接纳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无独有偶,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不久前表示,必须承认中国是大国,马方将尽可能多地使用华为技术。美西方必须接受亚洲国家现在也能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应威胁商业对手。
综上所述,中国的未来必须由中国来定义,而国家的前途在于开放。纵然外部环境变幻莫测,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或有增无减,但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会动摇,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决心坚如磐石。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将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当然世界也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