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变第七,济南告别“首堵”靠什么?
5月19日出版《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刊发报道,为济南两年打通72条断头路点赞。
城市如人,道路便是血脉,“断头路”像血栓,堵了路,就堵了心。数据显示,济南2017年有2078个小时处于拥堵状态,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年拥堵时间超过2000小时的城市。堵,成为济南最大的民生痛点。
严重拥堵,也有原因。一是地形受限。济南南倚泰山余脉,北临滔滔黄河,南北难扩展,只好往东西抻,而城中又多山,路便弯弯绕。二是发展使然。济南近年城市扩展快,郊区变城区,路不够长,道不够宽,出现“瓶颈路”“断头路”。
“民生痛点,就是政府的工作重点。”2017年以来,济南市委和市政府集中“火力”,围剿“断头路”,连接快速路,延长主干道,使每个社区周边形成交通“微循环”。
当年开工,当年打通,这是济南市委和市政府的公开承诺,报纸上登,电视里播,接受群众监督。
“断头路”由来已久,不可能一蹴而就,先通哪条须看民意。市交通委调研,从群众投诉中发现最堵的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路之所以“断头”,是因为“拦路虎”太多。要打通,须一个一个啃:动迁“钉子户”、电网入地、交通保障、地下管线迁移。“到各部门办手续,串联变并联,一路绿灯办完。”市交通委交通设施管理处处长杨峰欣喜,民生痛点项目,优先给办理,年初走手续,还没出正月,开工20余条。不过,这也是合力攻坚克难的结果。最难在征地拆迁,比如,和平路东延项目,一所学校横亘,多家单位宿舍楼得拆,换热站得挪,砚泉需要护……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扫清障碍,建成通车。
“断头路”施工,治堵不添堵。不少“断头路”,使用多年有破损,趁着打通正施工,旧路也重修。以往施工,整条路一围,方便省力,可群众出行不便。治堵,不能再添新堵。夜深人静时,施工高峰期。为不耽误群众出行,队伍全员进场,通宵饱和作业,天一露白,铺上钢板撤离,恢复交通。
为保当年完工,向不利天气要时间。雨季不宜施工,但学生放假拥堵缓解,正是施工黄金季节,在移动式遮阳遮雨棚下,挖槽、放管、铺沥青,保质保量,一段一段干,竣工时间一分一秒抢出来。
到2018年底,济南已打通72条“断头路”。
2019年1月16日,高德地图《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显示,在2018年度中国堵城排行榜中,去年排在榜首的济南已经“下滑”到全国第七名。
“断头路”在我省不是个别现象,各地都普通存在。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个难啃的“硬骨头”。“硬骨头”要不要啃?怎么去啃?关键要看领导心里有没有民生这“弦”!济南市就紧盯民生痛点这个弦,集中火力,瞄准靶,解了民忧,顺了民气。再说的远点,打通“断头路”是民生问题,更是营造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路畅通了,经济的发展才不会受堵!返回大众网首页>>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