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孤坟无人问,明星家事天下知” ——谈“追
每每打开热搜,前十条新闻中至少有六条是关于娱乐明星的。他们的工作生活、婚姻家庭、财富资产甚至无底线的炒作无处不在,时时刻刻消耗着大众的流量。很多人对“明星”们更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当金钱物质成了很多人的生活追求,我们发现人们开始病了!或许有人说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不必一味苛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而已。也有人存在这样的观点,和平的时代人民需要消遣娱乐,所以才有了“明星”们生根发芽的土壤,而英雄人物虽然不容忘却,但时非动乱,热情必不如乱时,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怎还要逆规律而行不成?即便如此,也只怕是欲逆而功微吧!
但是我们不要忘却,共和国是红色的。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一个健康的中国,更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我们需要娱乐明星,但中国的崛起,除了我们强大的国防和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更需要是“科学明星”!
建国70年来,我们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这其中各个领域的科学家更是成为了民族的脊梁,为这为这伟大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两弹元勋”——钱学森。钱学森在听到新中国成立时的消息时激动万分,真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面对祖国的呼唤,他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历经千难万险,即使面对着美帝国主义的“五个师也不换钱学森”的威胁,毅然投入祖国母亲的怀抱。他回国后,没向国家提出一个自己的要求,和邓稼先带领着研究团队,在祖国的大西北,艰苦卓绝。有多少个昼夜他们不曾合眼,有多少个节假日他们不曾回家看望父母和妻子。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国家利益重于一切。他们无怨无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国分别在1964年和1967年成功引爆了原子弹和氢弹,使我国成功跨入了军事强国的行列,挫败了敌人的封锁,挺直了脊梁!而我们却在许多年后,才陆续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这种不慕名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让人感动。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建国初期吃饭问题成为了我国人民的头等大事,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一大批科学家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袁隆平就是一位“仓廪实”的创造者。当时的学术界被“无性繁殖”的理论阴云所笼罩。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时,许多中外同行都朝他投去白眼和怀疑的目光,甚至拔除他的秧苗,对他进行各种嘲笑和阻挠。“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袁隆平丝毫不为所动,依然努力的研究同行不怎么看好的杂交水稻,嘲笑与阻挠都成为了他激励自己的素材。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杂交水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嘲笑过他的西方专家看过后,惊叹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同行们皆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杂交水稻在极大的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救起了在饥饿线上挣扎的8亿人口。现在,袁隆平又在热带沙漠中种出了沙漠海水稻,改善了沙漠生态环境,解决了沙漠地区的饥饿问题。真正出现了“仓廪实”的大好情况。
这样的“科学明星”还有很多。有身染重病、来日无多,却带着尿袋,和老伴将一生积蓄全部无偿献给教育事业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有一件衣服穿20多年,却累计捐款400余万元,将自家的轿车都捐出去的老院士崔昆;有为国家30年没有回家、55年没进过理发店,全靠夫人在家“帮忙”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还有“氢弹之父”于敏,“生命的答案”黄大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总书记提醒我们“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不可否认演艺圈为人们奉献了文化产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部分国人的追星行为已经到了病态疯狂的地步,整个社会的娱乐化氛围也太过浓重,倒是最该重视的科研行业却无人问津,便有了“英雄孤坟无人问,明星家事天下知”的悲哀!
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这是国家和时代的悲哀。靠科学家的奋斗,中国才能崛起和复兴!
(备注:本文由同事撰写,请“琴岛北岸”代发)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