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评论

邓子纲:加快培育新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08-25 09:32:54 阅读量:0 来源: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支撑。如何激发发展新动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大力培育专业精神,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这为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通过坚持创新引领,优化制度供给,借力消费升级,培育新增长点,更充分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尽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如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发挥好科技创新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瞄准国际前沿,支持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前瞻性基础研究,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引进,还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落实,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的“任督二脉”,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既要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促进产品“有中生新”“老树新枝”,还要创新生产模式和服务理念,依托全产业链、市场规模等优势延伸服务链条,加快构建技术先进、生态完备的技术产品体系,实现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优化制度供给,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制度供给是一系列促进要素资源有效配置的制度集成,这个集成制度的根本点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新动能,离不开制度供给优化的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优化制度供给,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就要不断减少行政干预,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就要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给予科研人才和团队更大的科研权限;就要打破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的行政垄断和流动壁垒,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市场竞争新格局;就要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用公正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总之,要通过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制度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为培育新动能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借力消费升级,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牵引作用日益提升。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大众化、规模化的产品,而更加青睐于个性化、定制化的一体化服务。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通过改革推动资源向新供给形成和扩张的领域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消费供给;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企业生产更加丰富的优质产品,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挖掘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新需求;要畅通消费者与生产方对接渠道,顺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引导生产企业按需生产,扩大有效供给;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零售类企业的提质增效,实现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优质消费体验。此外,还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加强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放心消费、便利消费,切实形成消费驱动增长新格局。

培育新增长点,实现重点行业新突破

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这为培育新增长点、推动重点行业实现新突破指明了方向。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例,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为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但依然存在核心技术依赖国外、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够等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集中优势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续航、动力等问题,鼓励企业提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创造出质量更高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要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电力供应、场地供应、设备供应”三大问题,建立相关申报建设制度,使充电桩建设有法可依,简化报建程序,减少报建费用;要大力开拓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市场,建议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加快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具体措施,加快建立开放、有序竞争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环境。

(作者邓子纲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建设研究所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2192864
咨询热线:010-5219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