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小镇夫妻店
来啦,还有什么年货没有置办妥当?这些蔬菜和水果都是刚送来的。”大年三十(2月4日)早晨,在陕西省商洛市下属的一个小镇上,便利店老板李言放下手里刚吃了两口的包子,站起身招呼今日的“首客”。
今年刚满53岁的李言,早在1993年就与丈夫一起开了这家面积大约80平方米的小店。虽然年过五旬,但由于之前当过会计,加之小店客流量不大,李言能够清楚地记得眼前这位大姐前几天在自己店里置办了哪些年货,然后估摸出这次可能购买的东西。
“这个店我们开了快30年了,来光顾的基本都是周边居民,熟人占绝大多数,基本上能摸清大部分人的购物偏好,比如谁爱买哪种品牌的香烟,谁爱吃怎样的零食。”李言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记者发现,在这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门店里,陈列着以饮料酒水、休闲食品、粮油等品类为主的快消品,并且所有商品一眼便能看到。
其实,相比连锁便利店、大卖场而言,像李言与丈夫经营的这种小店,在广东一带被称为士多店,福建一带叫甘仔店,而在北方则叫小卖部、夫妻店。同时,这种小店因驻扎在中国城市、乡镇、农村等各个角落,直接触达消费者,也被称作零售界的“神经末梢”。
2019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线下大约有600万家夫妻老婆店,城市与农村各占一半,它们占据了快消品流通领域50%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记者了解,李言与丈夫经营的小店所处的小镇,可以用脚步来丈量,从街头到街尾步行不足20分钟。在这种小镇生活的,大多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
“在这个熟人圈子中,小本生意也很难做。不仅面临着同行竞争,客流量的不断流失也让人头痛不已。”李言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据记者观察,在距离这家小店不足500米范围内还有其他4家便利店,并且无一例外均是夫妻店。
其中一家小店的老板也对记者表示:“小镇上的人这几年频繁向县城涌入,除了县城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之外,这里只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为了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很多人都带孩子进了城。”
李言发现,随着这些客流量的流失,小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过去我们店里有售服装以及鞋子等毛利相对较高的商品,那会儿人们只看中款式,不太注重品牌,价格是决定顾客最终是否购买的终极条件。”李言说,“但现在不同了,很多顾客宁愿选择专卖店里价格贵上数倍的同款服饰,也不愿到我们店里来消费。”
与此同时,像李言这样的夫妻店还被其他危机裹挟。
“小镇居民开始网上购物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兴起,不仅是天猫、京东等平台,更可怕的是拼多多。第一次打开拼多多软件时,我直接吓坏了,那上面有的商品价格比我们批发价都便宜。”李言苦笑着对记者说。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电商的兴起,首当其冲的是传统大型商超,但对小店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对于一些毛利较高的高端商品,电商的价格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会选择电商下单囤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夫妻店商品的升级。
无独有偶,记者发现,无论是在李言的店里,还是其他几家便利店,几乎没有高端商品在售。李言向记者坦言:“不是没有尝试过,买高端商品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会选择网购,因此我们的商品就卖不动了,后来索性就放弃了。”
“我们现在慢慢老了,如果孩子不愿接手的话,这个店极有可能会转让给别人。”空闲之余,李言一边刷着手机软件,一边向记者表示,“前几天看朋友在这上面买了一个黑色手提包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