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党报人责任和担当
在结束了四年多的军旅生涯后,我于1974年3月进入人民日报,先后经历人民日报印刷厂修配车间、人民日报总编室机要秘书室、人民日报国际部等多个工作岗位。自创刊之日起,人民日报一直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从王府井大街117号,到金台西路二号,我目睹了人民日报是怎样与中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还记得那些拿着小样和大样认真编改的老一辈人民日报领导和编辑、记者们紧张工作时的情景;我还记得排字房里师傅们是怎样穿着围裙熟练地拣排密密麻麻的铅字;我还记得排版的师傅们是怎样通过加条、加空拼出了一块块整齐的版面;我还记得无论是夜班编辑,还是车间拼版师傅,他们的一个工具就是一把尺子,他们的一个基本功是一眼就能看出一篇稿子有多少字,排成几栏后会有多少行,这项基本功不行的年轻编辑会在师傅面前挨骂的;我还记得报纸编好压出纸样后,发行部门的老同志日复一日地顶着星星迅即将纸样送到机场,等待航班将纸样送到全国各地的印点;我还记得当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轮印车间的师傅们每日凌晨上班,开始在隆隆的印刷机旁紧张地工作;我还记得邮局的工作人员将印好的报纸打捆装车,一辆辆卡车开出人民日报的大门,奔向各个发送部门;我还记得那些每天拿到第一张报纸时人们的表情,当闻着第一缕墨香时,他们的脸上有兴奋,有急切,有自豪,有满足,也有担心出错的焦虑。所有这些表情中,都写满了使命的光荣与责任的重大。70个春秋,25542期报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今天,铅字排版,黑白印刷,航寄纸样早已变成了电子照排,彩色印刷,卫星传版。人民日报也成为一个拥有众多子报子刊和新媒体的现代化媒体机构。在所有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宏大历史背景,是所有老同志和一批又一批后来者不断进取的努力、奉献与创新。在所有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作为人民日报工作人员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仍然没有改变。
2012年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2012年正值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2012年2月14日下午,我以此为由头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进行了专访。专访结束后,我对基辛格搞了个“突然袭击”,请他为人民日报读者题词。基辛格欣然应允,写下:“致人民日报读者:我们两国在过去40年间一直有着良好的关系。让我们在本世纪今后时期更加巩固这一关系。”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为此,我们于当年9月10日再次专访基辛格。专访结束后,我再次对基辛格搞了个“突然袭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笔和纸,请他为人民日报读者题词。尽管后面的活动时间压得很紧,但基辛格闻后还是欣然题词:“致人民日报读者:我期待着习主席的访问将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