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评论

博物馆热的背后:在触摸传统中延续文脉

时间:2019-08-25 09:22:36 阅读量:0 来源:

  博物馆热的背后,更是传统文化从社会到个体层面的回归,反映人们返本开新的文化心理  

  日前,“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引发关注,这是故宫首次接受公众预约的夜间开放活动。活动不仅向人们展示传统习俗的韵味,还邀请劳动模范、北京榜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共同参与,营造出共庆佳节的浓厚氛围。

  由正月十五的灯会向前回溯,逛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人们的新年俗。刚刚过去的春节,人们在故宫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文物展览,感受古代皇家过年的气氛;逛逛老字号,在吃喝玩乐中辞旧迎新;观看复原的天灯、万寿灯,想象康乾盛世的景况。春节7天长假,故宫博物院每天的8万张门票一抢而空,国家博物馆初二到初五连续4天现场观众突破6.5万人次,陕西省300多家文化馆、博物馆新推出79个丰富多彩的主题展览,共有1196万人次参观,游客量同比增长11%……人来人往的博物馆,成为春节前后的另一道风景。

  有人说,“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今年,故宫博物院首次举办的“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来自山东、北京、江苏、安徽等10个省市150家老字号企业参展,人们品尝别具风味的传统小吃和特色美食,观赏地方特色的匠心产品和独特技艺,了解底蕴深厚的老字号文化。正月十五月圆之夜,故宫博物院发出传统文化的邀约,人们可以登城墙、看灯会。事实证明,中国的博物馆正在与时俱进中加强创新、走近公众,可以办成国际一流水平,成为国家文化的金色名片。

  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不仅在于其馆藏的丰富,还在于其多大程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博物馆融合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浸润当代生活,也成为趋势。历史文物并不只是历史的沉淀、岁月的陈酿,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与人们的生活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博物馆善用优质文化资源,以丰富的活动接续传统,就是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人们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博物馆热的背后,更是传统文化从社会到个体层面的回归,反映人们返本开新的文化心理。“喜看三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杯”“万家灯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天”,春节、元宵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凝聚了我们祖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蕴藏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智慧。通过逛博物馆,人们纪念传统节日、触碰传统文化、感受流淌的文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在汲古纳今中有了更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博物馆,人们感受传统脉搏,看到未来的方向。可喜的是,未来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活化传统,让传统文化照进更多人的内心。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建设研究所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2192864
咨询热线:010-5219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