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众创” 上海的这个水乡小镇开启“四大更
走进位于金山区枫泾镇的长三角路演中心的大门,仿佛进入了一条“时空大道”,每隔几步远,脚下就有一道关于历史的记载:
宋代,这里是古镇的驿站;
元代,环云间皆水,唯西南塘路可通郡;
明清时期是砖窑厂;
1937年11月,日军从金山卫登陆,这里发生了北旺泾阻击战……
“老厂房里的烟囱,保留下来了,北旺泾阻击战的碉堡,也保留下来了……”一路走一路看,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一路介绍。
“小镇更新 众创汇聚”枫泾探索出发展新路子
时间回到去年6月,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废旧的老厂房,一年半的时间,摇身变为长三角各类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路演中心,成为上海西南门户的新地标,也成为长三角地区创新创业的新平台。
长三角路演中心(金颂军 摄)
张斌说,他们打造的这座长三角路演中心,是奔着“门类最齐全,服务最专业”去的。路演中心区主要为各类路演活动提供专业场地和专业服务,可举办3000多人的大型路演活动,也可承接各类大中小型路演,具备网上直播功能。其中最大的一个路演厅白牛礼堂,有4000多平方米,具有全景式敞开、全方位录播、沉浸式互动、室外草坪等多用途功能配套,堪称全国第一家专业全景式路演中心。
为什么“要打造全国最大最专业的路演平台”?张斌说,创新创业要素有很多,包括资本、技术、人才、服务、信息、交易、路演、数据等,这些要素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要素链。“对任何众创空间而言,都不可能做创新创业的全要素链,我们只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环,那就是路演。”
枫泾古镇(金颂军 摄)
有这样的想法,也并非一时冲动,枫泾早已开始这方面的探索。2015年6月16日,枫泾镇与临港集团联手打造的上海临港·枫泾科创小镇正式对外运营,在此之前,枫泾与临港谈判了近四年才促成了这个小镇的诞生。
科创小镇众创平台启动以来,先后被评为首批上海市级众创空间、第二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入选科技部首批星创天地备案名单。农创路演至今陆续举行了果蔬类专场、瓜类专场、水产项目专场、河蟹专场等30场路演活动,成功对接项目39个,成交金额5039.7万元。今年3月28日,苏州西风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上海海洋大学签订科技成果转让与技术合作协议,独家获得中华绒鳌蟹“江海21”品种的商品蟹销售权与品牌使用权,转让期限10年,转让总金额达1500万元,创下了国内水产品种转让价格之最。
中国的小镇很多,古镇也不少,如何在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一番摸索下来,枫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提出了“小镇更新 众创汇聚”的发展主题。不搞大拆大建,聚焦“科创、文创、农创”,启动“古镇更新”“产业更新”“社区更新”“乡村更新”四大更新。
小村汇聚东西南北中 农民画激发文化活力
中国农民画村小景(唐小丽 摄)
小河蜿蜒,古风扑面。小镇北部的中洪村,是远近闻名的“中国特色村——农民画村”。在村里,记者见到了有着“东方毕加索”之称的农民画家曹秀文。自1977年始,曹秀文从事农民画艺术创作已有四十余年。鲜艳的色彩,质朴的构图,强烈的视觉冲击,画室里的一幅幅作品,展现着江南水乡的浓浓生活气息。
“春天到了,我就画春天,夏天来了,我就画夏天……”曹秀文的画室门口,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猫狗嬉戏其间。在曹秀文的画里,有小桥流水,有曲院风荷,有灶头人家,也有孩童戏耍。她还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构思并画出了中洪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幅大作。
曹秀文正在画室作画(唐小丽 摄)
陈惠芳一家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农民画世家”,上自90多岁的阿奶,下至第4代的孙辈,一家9口都会作画。随着“金山农民画”的招牌越擦越亮,单靠画画,陈惠芳一年就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农民画,让像陈惠芳这样的枫泾农家女捧上了“铁饭碗”。
不远处,是吉林东丰的农民画家沈树花的画室,门口摆了一溜儿的大白菜,“我正打算腌酸菜呢!”尽管从遥远的东北来到上海,但是一家人的生活习惯仍然没有变。
进门,一幅大公鸡的画作映入眼帘。“看这鸡尾巴,有玄机!人参貂皮鹿茸角,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东北的‘三大宝’和‘三大怪’都画在上面了。”沈树花带着东北味儿的一番介绍,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因为农民画的独特魅力,2006年金山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农民画之乡”称号。枫泾镇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为了让农民画文化为更多人所知,2006年,枫泾在中洪村开设了“金山农民画村”旅游景点,两年后,邀请当地知名的金山农民画家与全国各地的农民画家入驻,他们来自吉林东丰、陕西户县、天津杨柳青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升级为“中国农民画村”。
在画村里,各地的农民画家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既可以安心创作,也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切磋探讨。于是,在一个村子,就能领略到全国东西南北中的中国农民画画派的魅力。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能欣赏或者购买各类风格的农民画,还能与画家交流,零距离地接触到他们的创作过程,还可以自己动手试着学习绘画。
农业也有新玩法 年轻人返乡务农成潮流
木瓜、芒果、百香果……这些原本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水果,如今也在枫泾“安家”了。在开太鱼上海有机农场热带水果大棚内,三至四米高的木瓜树上层层叠叠挂着三四十个绿色果实,有的已长成金黄色。
热带水果大棚里的木瓜(唐小丽 摄)
工作人员罗新华介绍,为了在枫泾能够顺利种植,技术人员对每个种植区域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了精准控制,尽可能还原木瓜的生长环境,达到自然生长的条件。农场内盖起温室大棚,采用“双棚双模+种养结合”的养殖新模式,使棚内温度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在10℃以上。经过五年的培育探索,最终在去年实现了丰收,目前农场内热带水果种植面积数百亩,品种有木瓜、百香果、荔枝、柠檬等多个品种,颇受市民欢迎。
除了热带水果,枫泾还有一年四季可上市的小龙虾。早在2013年,枫泾镇就与开太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循环水进行“虾稻共作”养殖,将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融合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草虾共生”和“稻虾共生”后,种养池塘的水质清澈,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不仅生产出一大批优质水产品,而且也生产出虾田生态大米。记者了解到,今年截至目前,开太鱼公司销售额已达6个亿,税收6000万左右。
尚在大四就读的冯梦璐来这里实习一个多月了,“当时公司来学校招人,我了解了下,很感兴趣就来了。果然不虚此行,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利用动植物间的相生相克来共养种植,觉得很有意思。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基地的木瓜,好吃!”记者看到,像小冯这样的年轻人,公司里还真不少。
去年3月,枫泾镇新义村携手社会资本进行乡村更新,将农民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组织农民闲置用房出租给众创企业,既为企业和创客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也让一大批闲置的农宅“活”了起来。
走进乡村的创客们都很年轻。“人,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核心、最活跃的要素。”枫泾镇新义村党总支书记尤利明说,“传统农民年龄大多在50至70岁之间,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方法,主要靠天气、力气、运气来耕种。风调雨顺,收成好点,天气恶劣,收成就差点;力气大,多干一点,力气小就少干点;碰到农产品紧俏就好卖一点,一旦农产品过剩,就烂在地里。一年辛苦劳作,全部仗这‘三气’。”
如何突破这“三气”困境?关键是培育新的有生力量,“要像培养大学生村官一样培养大学生村民。”尤利明说。那些被吸引到乡村的年轻创客是未来乡村的主力军,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返乡农二代,是多年外出务工、有些积累后反响的农民,或者是专业型、规模型的龙头企业。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的陆华辉是“农二代”,本来完全可以“跳出农门”,最终却选择返回乡村,与其他4位“农二代”一起,成立了上海辉灿果蔬合作社,通过有偿流转,经营250亩农田,做起“农业+”,“草莓采摘游”、有机蔬菜在网络平台上销售得风生水起。有机黄瓜销售旺季,平均每天的销量在3000公斤以上,最多一天达到5000公斤。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