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港航母大范围干扰锁车 神秘装备让反舰导弹懵
2018年11月21日,美国海军“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四舰)访问香港,
到港停泊后,市民很快有了意外发现:航母停泊地周边区域的私家车无法上锁了!
不是锁不上就是打不开,要不就钥匙不断闪。
更有一位市民无奈之下指点相关部门,指其停泊于干诺道西的私家车防盗系统,疑受无线电干扰。
这与窃车贼使用偷车干扰器材的情形有点类似,但又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同频瞬发,而报道里车主遇到的却是长达半天的干扰,
因此排除航母想窃车的可能性(玩笑XD)
但很有理由怀疑干扰源来自航母上某个设备,要么这个设备是电子元件老化导致电磁辐射泄漏,要么就是某种新设备,如果是新设备,那它必须有能力干扰民用频率,同时在靠港停泊时又必须开启。
一款神秘电子战设备很有嫌疑
这让人不由得把目光落在了此次访港的航母、巡洋舰上均展现出一款神秘电子攻击装备上,AN/SLQ-59,这款装备落入大众视野是去年美军第七舰队连续撞船秀期间,
(菲茨杰拉德号被撞瘪进去的舰桥上部,耳台外侧装的就是一对AN/SLQ-59。)
安装SLQ-59时,每船会安装4部该设备,在航母上独立安装于首尾部两舷,尾部是直接装于舰尾飞行甲板端部下方(2),首部则装在贝尔纳普杆位置附近(3),推测也是对称位置安装,在巡洋舰上则成对安装于舰桥下部两侧(4),驱逐舰是驾驶室两舷耳台侧面(1,这个位置尺寸非常妥帖,简直是为SLQ-59量身定做的)。
AN/SLQ-59的研制合同于2013年下达,当年1月11日,美太平洋司令部发布文件显示,该司令部“不寻常的迫切”要求采购24部SLQ-59原型机,文件称此举将“在极短时间内针对新发现的威胁做出反应,以保护海军舰艇和人员”,
“priority effort due to a newly discovered threat and the need to provide a protective capability to naval ships and their crews in a critically short timeframe.”
SLQ-59的部署时间是2014年。
这款设备是美军专门针对新威胁而猴急研制的
2013年新发现的威胁?
有关2013年,似乎没记得美军有过什么大新闻,无外乎“保卫者”号扫雷舰触礁、X-47B首降航母之类。
但这些距离“新发现的威胁”似乎都有点远。
(安装在航母上遮住苫布的slq-59)
美军解密文件显示,该系统系AN / SLQ-32(V)Block 3T批次,将提供AN / SLQ-32(V)系统所需的电子攻击(EA)能力改进,Block 3T将以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移动式电子战模块(TEWM)系统提供初始的、有限临时能力,以满足海军的紧急作战需求(UON),第六舰队也有同样的UON,并通过SLQ-62进行应对。
uon可以理解为绿色通道,专门针对那些威胁很急迫,但通过正常渠道和流程难以快速满足的需求。
2013年,媒体曾推测该设备需要应对的新发现威胁指反舰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反舰导弹,随着其安装方式曝光,前一种推测被否定——SLQ-59天线指向并没有特别考虑天顶方向,这才是ASBM的来袭方向。
(有分析人士认为新威胁可能是“天王星”反舰导弹的曹县本地版)
关于后一种可能性,也即飞航式导弹新威胁,曾有分析人士认为可能是“天王星”反舰导弹的曹县本地版(“雨燕”),这款导弹曝光的时间似乎能对上,但正常人恐怕不会这样高估县里的科研实力。正牌“天王星”都算不上威胁,遑论复刻版。
另有消息人士则指出SLQ-59和SLQ-62要应对的新发现威胁极可能是P-800系列反舰导弹。P-800就是大名鼎鼎的“宝石”反舰导弹,使用冲压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2.6马赫,然而P-800也不是一款2013年才出现的新导弹,要考虑应对按说早该行动了。
另一个关键词
回到SLQ-59的解密文件,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关键词:TEWM。
ONR报道显示TEWM模块最初目的是为无人平台提供先进电子战能力,但随后其搭载平台改为不特定平台,其任务仍然以反舰导弹防御和反监视为主,该模块尺寸较小,可快速在海上、空中、地面平台间转移。
TEWM在功能上包括电子支援能力和基于宽频数字式射频存储器(DRFM)的电子攻击能力,后者既可以提供标准的噪声干扰,也可以制造高分辨率、逼真幅度和多普勒调制特征的假目标,可同时接战多个目标,并可同时产生假目标与遮蔽干扰相结合的多向干扰。TEWM系统还具备便捷组网能力,以在多个TEWM间通信和共享数据。
RIMPAC 2008演习中,TEWM曾安装于“钟云”号驱逐舰(DDG 93)上进行能力演示和验证,安装TEWM硬件仅耗时30分钟,演习中运行近2小时,展现了针对巡逻机、战斗机和模拟反舰导弹的先进电子攻击能力。
用白话说,当一枚神秘导弹朝航母飞来时,SLQ-59可以直接画一个高度逼真的假航母出来,发回去,这样一来,即便你的导弹导引头可以雷达成像,也只能立马懵圈,朝不存在的目标飞去。
新威胁究竟是什么?谁知道?
至此,我们综合各方报道,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逻辑:
TEWM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又便于快速部署,比传统构形的SLQ-32更灵活,因此发现了SLQ-32尚不能对付的威胁时,最快的方法是增加一个专一用途的SLQ-59,而非耗时过多去升级SLQ-32。
实际上发现威胁之后那段时间,SLQ-32正好赶上SEWIP Block 3批次升级,这次升级2015年才确定由诺格执行,2016年5月,才通过关键设计评审。工程研发模型2017财年才交付,这种进度显然供不上用。哪有TEWM这种1-2年就能见效的设备讨人喜欢。
(SEWIP Block 3样机装在佩里上测试的情景)
然后,很遗憾,从公开报道里暂时猜不到美军在2013年发现的“新威胁”到底是什么,仅有的线索是:
1,这个威胁非常腻害,超出了当时美军的应对能力,必须急迫寻求解决(当然现在解决了);
2,这个威胁同时存在于第七舰队任务区和第六舰队任务区。
你有什么好答案?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