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铸土成钢
源:半月谈网分享到:
半月谈记者 皮曙初 徐海波
位于我国中部的大别山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渊源,山脉连绵数百里,是中国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南麓的水流入长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山南山北的气候环境人文生态都截然不同,被视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坐落于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湖北省黄冈市,不仅拥有绿色的水土和资源的肥土,还是文化的沃土和红色的热土。埋藏于这片土地的“宝藏”,成为黄冈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如今,黄冈通过深挖这片土,加以精心铸造,过去“沉睡的财富”被唤醒,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钢铁支柱”。
文化沃土里结硕果
黄冈古称黄州。大文豪苏东坡与黄冈的渊源深厚,余秋雨曾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我们呼吸的空气里还弥漫着苏子气息,我们走过的街道、说出的地名、谈起的建筑都与他息息相关。”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曾在面向全市党员干部举办的黄冈讲坛首课上,登台演讲了《人间绝版苏东坡》,并追问现场听众:该如何唤醒沉睡在黄州历史深处的文化记忆?
遗爱湖首先映入了刘雪荣和740万黄冈人的眼帘。
黄冈市遗爱湖风光 罗学珊摄
930多年前,贬谪于此的伟大诗人苏东坡给湖畔的小亭题名“遗爱亭”,故而这个美丽的湖泊便有了个浪漫的名字——遗爱湖。为纪念苏东坡,留住城市文化意象,黄冈人赋予遗爱湖新的使命:传承东坡文化,演绎黄冈故事。
以苏东坡在黄州创作的文学作品为主线,占地504公顷的遗爱湖公园投资10多亿元,打造了拥有“日月同辉”美丽景象的东坡外滩和遗爱十二景。
据介绍,这十二景中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比如主景区“一蓑烟雨”以苏东坡《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为题,“遗爱清风”以苏东坡《前赤壁赋》中“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为意……
如今,遗爱湖公园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黄冈人自豪的城市会客厅,家门口的健身休闲公园。
除了以遗爱湖为代表的灿烂传统文化,黄冈还有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是黄冈最大的品牌、最靓的名片,792处革命遗址、遗迹,红色名人故居及纪念建筑等革命文物遍布黄冈各地,红色资源“矿藏”独一无二。
此外,黄冈还拥有特色鲜明的名人文化、黄梅戏文化、禅宗文化等地域文化。这里名家辈出,既有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明代医圣李时珍,也有地质学泰斗李四光,还有京剧鼻祖余三胜、黄梅戏创始人邢秀娘以及禅宗祖师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等。
刘雪荣告诉半月谈记者:“‘讲东坡、论英雄、说禅宗、唱黄梅’,是黄冈发展旅游产业的秘诀。”
黄州东坡赤壁 罗学珊摄
如今的黄冈,已形成红色传统、绿色生态、古色文化“三色齐放”的旅游格局,以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黄冈市长邱丽新说,依托丰富资源,黄冈全域旅游多点开花、一线串珠,已建成旅游强县4个、旅游名镇4个、旅游名村15个,AAAA级景区达到17家,AAA级景区发展到32家,A级景区总数达到56家。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3000.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74亿元。
绿色水土里植生态
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黄冈最优势的自然资源,是水,也是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黄冈在全国的生态地位。“发展不是污染的理由,污染也不是发展的路径。”刘雪荣说。
10年前的遗爱湖是当地有名的“遗弃湖”。湖周边大大小小1398家企业,工业废水直排遗爱湖,城区23万人的生活污水也直排湖中。每天直接排入遗爱湖的污水高达500多立方米。
10年过去了,黄冈在遗爱湖生态环境治理上砸下了10个多亿。擦去尘埃,遗爱湖重现水乡意境;水清,岸绿,多年不见的水鸟又飞回来了。
白莲河水库是鄂东第一水库,位于黄冈市浠水县、英山县与罗田县三县交界处,是黄冈1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灌溉渠。
就在几年之前,白莲河水库库区周边还密密麻麻布满了养殖、加工企业。岸边有养牛场2家、养猪场19家、养鸡场93家,石材加工企业26家;水面上有土(石)拦库汊621座,网闸1156道,网箱11323口。
2014年,黄冈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推进白莲河水库生态治理,由市财政拿出1.6亿元进行补偿,关停库区所有养殖公司和加工企业。
2016年5月,黄冈启动“雷霆”行动。这一专项生态环境整治,确定的十大任务包括整治工业污染、整治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整治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整治重点水域排污口和河道采砂行为、整治保护重点湖泊生态环境、整治长江沿线违规码头、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等。
时至今日,这一行动仍在全市范围内持续紧张进行中。
如今的白莲河水库,库畔群山连绵,树繁竹茂;库面上岛屿遍布,碧水环绕,渔帆片片,烟水苍茫,在水上乘船观光如入梦幻仙境。
位于大别山南麓的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更反映了黄冈生态建设的成效。这里从10年前就开始创建,2018年4月,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验收合格,成为集地球探索、地质科普、遗迹保护、环境保护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
“山的巍峨,石的奇特,树的妖娆,谷的秀美,水的清澈,路的曲幽……一景一物均令我留念。大别山,许我三千笔墨,绘你绝世倾城。”这是一名科普志愿者眼中的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也是黄冈人共同的心声。
资源肥土里注动能
工业底子薄,新型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城镇规模小,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块头大,但产业化程度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老区黄冈,仍属于欠发展地区。
针对这一特殊市情,经过长时间调研、酝酿、思考,黄冈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加快黄冈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从黄冈实际出发,从补齐发展短板入手,突出强农兴文、强工兴城的“双强双兴”发展重点。
黄冈市麻城阎家河镇龙岗山光伏扶贫基地 罗学珊摄
黄冈历来是农业大市,但大并不意味着强。黄冈农产品加工产值仅占全省比重的6%,全省行业五强黄冈一个也没有。
怎么做?黄冈决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小特产变成大产业。如推进罗田一只羊(黑山羊)、英山一片茶(茶叶)、麻城一朵花(菊花)、蕲春一棵草(艾草)、红安一根苕(红安苕)等提质增效,促进地标产品、花卉苗木、精品果蔬等“一村一品”小特产的转型升级。
2015年以来,革命老区红安县大力将传统的红薯种植发展成为大产业,引进武汉企业家,成立根聚地农业科技公司,建立了我国第一条集清洗、分检、存储、装箱于一体的红薯自动化生产线。新方法种红薯,比当地农民自己种红薯利润高出一倍以上。
黄冈更意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引进一个能人,可以带活一个产业,致富一方乡亲。
黄冈并不是出不了企业家,出不了致富能手。据了解,黄冈在外打工、创业人数约160万人,其中创业成功人士近6万人,产生过周鸿祎、汪潮涌、汪林朋、阎志等知名企业家。
今年初,黄冈启动了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盘活当地资源、以产业促进精准扶贫、以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用3年时间,推动10万名市民下乡、吸引1万名能人回乡、培养引导1000家企业兴乡。截至目前,黄冈已签约能人回乡创业项目589个,协议投资额557.5亿元。
黄冈南湖工业园区 罗学珊摄
邱丽新说,黄冈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着力打造大别山英才计划、金融工程、市校合作三个升级版。在资金、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下,一批中小农业加工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一批外地优质企业纷纷落户黄冈,现代化的厂房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长”出来。
今日黄冈,已经成为一座文化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圆梦之城。
随着一批大项目的到来,长期短腿的黄冈工业即将迎来跳跃式提升。今年1月12日,威马集团投资202亿元建设的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项目在黄冈产业园开工,设计年产整车30万辆。这是一年时间内黄冈开工的第3个投资过百亿元项目。去年上半年,投资281亿元的晨鸣项目和投资135亿元的绿宇环保项目已先后开工。
黄冈伊利公司园区 罗学珊
如今,按照“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差异竞争”的总要求,黄冈11个县市区都形成了各自的发展主题和主攻方向,创造了红安传奇、浠水速度、小池模式、城铁机遇、遗爱追求等黄冈发展“五个样本”。
黄冈这片热土,正在铸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钢铁支柱”。 编辑:原碧霞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