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逆袭”的启示
随着国人的消费偏好从“越便宜越好”逐步转向个性化、高端化、品牌化,传统制造业被撕出了一道供给与需求错位造成的巨大缺口。这道缺口就是一片新蓝海
最近,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相继公布,人们发现,一度陷入低谷的方便食品又火了。康师傅控股上半年方便面业务收益同比增长8.4%,实现净利润同比大涨36.77%;涪陵榨菜的榨菜业务收入也同比增长了33.29%。
以方便面、榨菜为代表的方便食品热销,引发了一些“消费降级”的议论。有观点认为,这些低价食品“逆袭”,证明老百姓开始捂紧钱袋子,消费档次降低了。
果真如此吗?
先说榨菜。涪陵榨菜集团将销售稳步攀升归功于“精品战略”:售价13元以上的高端瓶装“下饭菜”,推向市场仅3年,销售额增长了约10倍;休闲即食的脆口榨菜,销售额年均增速逾50%,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销量越好。
再看方便面,销售回暖依靠的也是高端产品:康师傅容器面、高价袋面销量分别增加了7%左右、14.8%,而低价干脆面销量却下滑近24个百分点;统一方便面也是中高价位的“汤达人”保持两位数增长,20元一碗的“满汉大餐”等新品成了打赢翻身仗的“功臣”。
细细分析不难发现,方便面和榨菜的成功“逆袭”,不仅不是消费者降低了“消费档次”,反而是企业通过产品的多元化、高端化,抓住了中国百姓消费升级的市场机遇。如果说,过去吃泡面配榨菜主要是为了省钱,那么今天,这些速食已被消费者赋予了不同的价值追求:它可能依然是务工者眼中的“便宜”,但它也可能是情侣心中的“情调”、创业者眼中的“便捷”、一些人口中的“新奇味道”……而这些不同的价值追求恰恰可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增长点。换言之,“众口难调”正是今天企业求之不得的绝佳商机。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动能转换的胶着期。不少传统制造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使一些民间资本在寻找投资方向时产生了困惑:不跨行、不跟风,扎根传统制造业还有机会吗?从方便面的“逆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随着国人的消费偏好从“越多越好”“越便宜越好”逐步转向个性化、高端化、品牌化,传统制造业被撕出了一道供给与需求错位造成的巨大缺口。既然这道缺口就是一片新蓝海,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不仅是方便面、榨菜,很多原本被贴上“廉价”标签的中国传统制造业,如今都因为“缺口”的出现而迎来了翻身机遇。被定为产能过剩行业之一的玻璃行业,超薄触控玻璃、太阳能盖板玻璃等面向新消费、绿生活的高端产品,虽然价高却供不应求;调湿控温的棉服面料、纳米防污的衬衫面料、超薄防晒的运动面料等功能性纤维不断制造出市场爆款,与大路货滞销形成了明显反差。这些传统行业内部的强烈对比,既折射出中国制造现存的结构性矛盾,又展现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美好前景。
当然,“缺口”并不好补,仅凭老办法行不通。时代呼唤高品质、多品种、大品牌,而这种高质量供给的背后,是用创新精神与精益管理给企业来一场真正的自我革命。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