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评论

BAT三掌门齐聚重庆,共同为“它”发声

时间:2019-08-25 08:51:07 阅读量:0 来源:

  昨天上午,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大数据智能化高峰会在重庆举行。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罕见齐聚,共同围绕“智能产业”发声!三位掌门,三段演讲,谈及行业未来前景、现实短板、发展路径等,佳句频出,耐人深思。

马云演讲节选:

中国制造业必须智能化,从B2C走向C2B

  新零售以后最重要的是新制造,新制造必须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新制造必须是B2C走向C2B,按需定制个性化,也必须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完美结合。

  中国制造业必须真正走向智能化,我们必须要从B2C走向C2B,必须要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去实现按需定制。跟互联网结合起来,跟市场结合起来,跟智能制造结合起来,去围绕着消费走,这是中国制造业改变的关键一步。

未来10-20年,“新制造”围绕三大核心技术

  未来十到二十年以内,有三项核心技术围绕着新制造,第一是智能制造,第二是IoT(物联网),第三是区块链。数据是新制造的关键要素,而获得数据、计算数据、用好数据是智能技术的能力,智能化是走向新制造不可逾越的一个关口,智能技术会在新制造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IoT和区块链技术正在推进互联网本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我相信区块链技术是解决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的最好技术。区块链不是比特币,就像P2P不是互联网金融一样,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

未来将没有纯制造业,未来属于拥抱智能化的新实体

  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未来将没有纯制造业,也没有纯服务业,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服务业,服务业也必须是制造业。未来的制造业不是标准化和规模化,而是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

  未来不一定属于传统实体经济,但一定属于拥抱互联网、拥抱智能化、拥抱新技术的新实体。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以后谁也离不开谁。未来90%的零售额将在互联网上,90%的制造业会在互联网上。新制造是新经济转型的新动力,智能技术是新制造不可逾越的关键技术,转型的关键在于技术、在于思想、在于境界和格局。

机器比人聪明,但人比机器更有智慧

  我相信机器会变得比人聪明,但人比机器更智慧,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获得的,聪明是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智慧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机器可以更聪明,可以快速、可以更精准,但机器不可能有价值观、不可能有梦想、不可能有爱,因为机器只有机心、芯片,而人类有爱心。

  人类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信,即使技术是一个必要的要素,但不是一个唯一的要素。我们尊重技术,但没有必要为技术担心太多,只有那些不学习、不自信的人才会担心未来、才会担心这些东西。

  我相信大家现在开始担心AI、担心人工智能,担心这些机器人会消灭大量就业,但这些也会创造未来更多、更新的就业。所以,我希望大家知道,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孩子们能做到;今天做不到,未来能做到。要相信人类的智慧,我们一定能够做到未来。

李彦宏演讲节选:

人工智能的“威胁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心

  人工智能毕竟是一个新的事物,大家的认知还非常不一样,或者有不少误区在里面,或者是误解。

  第一个误解,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一个长得像人的机器。我们的精力不应该花在怎么去造出一个机器来长得像人,我们要解决的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第二个误解,机器怎么像人一样思考。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学,人工智能不是模仿人脑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机器的方式实现人脑能够实现的价值或者作用。

  第三个误解,人工智能的“威胁论”。很多人担心有一天人类会被机器所控制,有一天我们自己造出来的技术毁灭掉我们,这个我觉得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心。其实AI这个词如果仔细去琢磨,它是人工的,其实也有假的的意思,所以它离真的人的思维方式、能力以及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还非常远。

如今的人工智能,很多时候是“假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的这种智能,很多时候还是“假的”。智能音箱今年卖得很火,我们也看到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视频,有人在“逗”这种智能音箱:你觉得谁长得最帅?它一般都会说你长得最帅。这种插科打诨让大家觉得很有趣,但它真的理解你的意思吗?大多数时候是没有的。

  所以我们努力的方向不是造出一个长着脑袋、有四肢的机器人,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当你跟机器说话的时候,它能不能听懂你的意思。它首先得明白你是什么意思,才能够按照你的意思为你提供服务。我们在不停向这个方向努力,但其实我们理想状态还差得很远。

马化腾演讲节选:

发展数字技术和智能产业,要有跑马拉松的准备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我们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从广度上看,中国数字化进程已经从经济领域迅速扩展到民生、政务等领域,开始覆盖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从深度上看,数字创新正在与各个垂直领域深度融合,开始下沉到各行各业。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数字化进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它需要我们发扬“数字工匠精神”,从外到内打磨每一个细节的改进,而不是热衷概念炒作;它也需要我们帮助更多的人跨过数字鸿沟,把数字产品和服务做好“向下兼容”,带动弱势群体、老少边穷分享数字红利。对于互联网与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跑下一场“马拉松”的准备。

让科学家真正得到应有的尊重,为科研人才营造好的环境

  从产业角度看,目前基础研究的实力依然薄弱,独到的创新不多。为解决这些问题,政、企、学、研几方面要一起努力。要让科学家得到真正的尊重,为科研人才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打通技术衔接的绿色通道。(编辑:马宇聪)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建设研究所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2192864
咨询热线:010-5219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