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评论

黑河源头“夫妻站”:愿我的守护能让故土恢复

时间:2019-08-25 08:50:47 阅读量:0 来源:

  图为叶金俄日在巡护途中。(资料图) 钟欣 摄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距离县城127公里的祁连山脚下,有一对夫妻,他们守护着黑河源头200平方公里的土地。12年间,蒙古族汉子叶金俄日和他的妻子一直与寂寞为伴。

  “我愿意一直守护着这一方故土,看着它慢慢恢复原本的美貌。”叶金俄日说。

  23日,在祁连县黑河源头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工程管护站内,脸色黝黑、皮肤粗糙的叶金俄日面带微笑,妻子冬木措站在房前的台阶上微笑点头。这里便是黑河源头流域唯一的管护站。

  2006年,退伍不久回到家乡野牛沟乡大泉村的叶金俄日再次过起了放牧的生活。由于当时沙龙滩的草场环境已经被“黑土滩”侵蚀,叶金俄日没有养太多的牛羊,因此家庭收入并不是很好。

  “当时,祁连县委县政府要在黑河源头流域建立一座管护站,管护员人选优先考虑退伍军人。听到这个消息,我没有多想,就决定来管护站。”叶金俄日显得很淡然,而为了方便照顾叶金俄日的日常生活,妻子冬木措干脆也来到了这座管护站。

  从此,黑河源头流域多了一座夫妻管护站。他们每周要对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两次巡护,每一次巡护都需要八九个小时。他们的交通工具,仅仅是一辆摩托车。每次巡护,夫妻俩都是一同前往。

  图为叶金俄日在冬日里坚持巡护。(资料图) 钟欣 摄

  由于管护站距离县城太远,夫妻俩很少能吃到新鲜蔬菜,易于储藏的土豆便成了他们唯一能吃到的“蔬菜”。现在,就连管护站所需的基本用电也只能通过光伏板来满足。煤炭炉是他们唯一的取暖设施。“冬天最冷的时候,晚上三四点我还要起来再生一次炉子,要不然冷得受不了。”叶金俄日说。

  即使是这样,叶金俄日觉着现在管护站的条件比刚来的时候要好多了。“2006年这个站刚建立的时候,就是一顶帐篷,我们吃住全在那顶帐篷里。”叶金俄日说,那个时候确实难熬,连电话都没有,有什么事情都没办法及时给县里汇报。

  好在仅过了一年,帐篷就变成了简易房,虽然在外人看来条件依然艰苦,但叶金俄日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图为冬木措巡护草原。(资料图) 钟欣 摄

  叶金俄日夫妇每个月的总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手头并不宽裕。叶金俄日对这些似乎并不在意。“反正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而且能看到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心里确实也挺高兴的。”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态意识增强,很多当地的村民自发加入到生态管护的行列。但在叶金俄日刚刚当上管护员的那会儿,时常会遇到一些违法分子,与他们发生口角。

  “2012年6月的一天,我们在管护区锅叉石这个地方发现了几台挖掘设备,几个工人正在开挖河道的石头。我上前制止,对方就是不听,还差点打起来。”叶金俄日说,见劝说无果,他便立即回到管护站将发现的情况汇报给了县里相关部门。随后,在祁连县国土、草原站、公安等多部门的配合下,才将乱采滥挖的人清理出管护区。

  现在,随着三江源头生态管护工作不的断推进,生态治理工程不断深入,黑河源头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以前很难见到的黑颈鹤和獐子,现在经常能见到了。”叶金俄日说,野生动物的回归,就是这里生态逐渐向好的最好证明。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建设研究所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2192864
咨询热线:010-5219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