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评论

神农架的动物为何白化成仙?科学家至今未能揭

时间:2019-08-25 08:40:25 阅读量:0 来源:

01

几乎所有的动物物种都有白的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神农架山林里捕到第一只白熊,送到了武汉动物园,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依照常理,白熊只能生活在北极圈内、北冰洋地区,神农架属中纬度地区,是亚热带向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怎么可能出现白熊呢?因此,许多专家不相信,不承认。有专家指出,在北京周口店曾发掘过一架白熊的遗骨,它进一步证明白熊古代确曾生活在中华大地上,难道神农架白熊同大熊猫一样也属幸存下米的古老孑遗物种吗?

果然,未过多久。神农架又相继捕到四只白熊,而且雄雌老幼兼备。专家们承认了这一事实,于是提出了棕熊返祖白变的理论,称其为白化动物。就是说神农架地区的部分棕熊受特殊环境的影响,产生了返祖白变现象,长成了白熊的模样。

然而,这一理论到上世纪70年代又受到了严重挑战。在两次大规模的“鄂西北奇异动物科学考察”过程中,科学工作者竟捕到、见到了神奇的白蛇、白獐、白麂、白龟、白金丝猴、白苏门羚、白鹳、白皮鹭、白冠长尾雉……当地百姓还曾目睹过白“野人”、白蟾蜍等,几乎所有的动物物种都有白的。

据相关资料记载,神农架第一次出现白化动物是在1954年的夏天,发现小白熊;1970年,发现白色金丝猴、白麂、白苏门羚等;1977年6月中旬,再次发现小白熊;同年,还发现了白雕、白松鼠;1978年,林区工人在海拔2500米的长岩屋捕获一只白獐;1980年,农民映松在他住房附近一连7次发现白蛇;1984年8月,红花朵林场王恩前等人又在草坪发现了5只一群的白麂。1984年,发现白蜘蛛、白鹳;1987年,发现白龟、白蛇;2013年4月12日,发现白鼹鼠。

神农架最新一次发现白化动物是在今年的5月4日和10日,红外线相机拍到4张较为清晰、全面的白化毛冠鹿的照片。截止目前,神农架已有确切证据证实该区域存在的白化动物达十余种,无保留证据证明的白化动物达30余种。

02

为什么仅有神农架动物能白化呢?

于是,专家们再次提出疑问:棕熊能白化,难道所有动物都能白化吗?为什么仅有神农架动物能白化呢?

在古代传说中,白色动物一直被视为修行千载、始悟仙道的精灵或神物。《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述的曾帮助轩辕黄帝立下赫赫战功的“罴”即为白熊,《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即是白蛇修成人身的。有趣的是神农架不仅产白蛇,也产青蛇,民间称其为青水漂,白蛇与青蛇的确爱结伴而行,而且是灵芝的保护神。看来《白蛇传》的故事应有一定的依据。白熊参战的传说也许不是神话。

究竟神农架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白化动物呢?针对该现象成因,有以下几种推测。

一是,动物自身基因发生改变。有科学家认为,基因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体色。动物体内的基因作用于动物形态形成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控制酶的活性来控制体内的生化反应。白化动物体内缺少一种正常动物体内合成黑色素的酪氨酸酶,而各种出现于神农架的动物体内正是缺少这种酪氨酸酶,因此通体呈现为白色。

二是,神农架的生态环境诱发动物出现白化现象。神农架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气候向温带气候过渡区域,日照短、温暖多雨、雾气大、湿气重、霜期长。因此,部分动物接触太阳光照少,久而久之肤色变为白色。

三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选择性进化。神农架高海拔地区,不是被云雾笼罩就是被冰雪覆盖。白色环境不利于肤色较重的动物藏身,经长期自然选择后,该区域白色动物日益增加。

四是,远古白化动物繁衍的后代。远古时期,就生活在神农架地区的动物逐渐繁衍扩增,导致该区域通体呈白色的动物越来越多。

目前,神农架是白化动物出现最多的区域,而至于该区域为何会频繁出现不同种类的白化动物,截至目前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建设研究所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2192864
咨询热线:010-5219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