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评论

汪涌:我的命运因北京奥运会而改变

时间:2019-08-25 08:31:24 阅读量:0 来源:

2018年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0周年纪念日。10年来,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仍在继续。从2018年1月开始,“奥运十年话冬奥”系列报道将不定期与您见面,让我们和奥运人一同回望北京奥运的光辉岁月,眺望冬奥,只为宝贵的北京2008奥运精神得以延续。

千龙网北京4月16日讯(记者 黄业)十年前,2008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传播手段让全世界更全面的了解北京,更深刻的认识中国,而北京奥运会的空前盛况正是通过记者的眼睛传递给全世界的。近日,千龙网“奥运十年话冬奥”系列报道团队采访到了新华社高级记者汪涌,作为新华社驻会记者,他见证了北京奥运会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撰写了近两千篇新闻稿件,仅仅奥运会开幕式期间,他就用9万字的真实内容述说着那些让人难以忘记的美好记忆。2015年,汪涌作为奥申委代表团成员,又为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贡献了智慧。他说,自己是被奥运会改变命运的人。

图为汪涌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现场紧张工作。

人生是由内心的召唤引领

人生轨迹是一件特别奇妙的事情,总会被一些内心的召唤所引领。

作为在贵州小县城出生的孩子,汪涌对于体育的爱,从少年时代开始萌发。他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踢球,喜欢看比赛,更喜欢将那种紧张、激动、刺激的情绪,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我们虽然生活在很小的县城,但体育氛围非常浓厚,会和周边的县城有对抗赛。印象太深刻了,那真是人山人海。小时候看完比赛,会有想写出感受的冲动。看比赛的时候很投入,手心都捏着汗的那种,把那种感觉写出来的作文,能打动所有人。”

大学毕业后,汪涌做过很多的工作, 政府机关秘书、报纸编辑......“你的命运就是去寻找自己的爱好,做和自己爱好相关的事情,有的人一辈子没找到,我在29岁时找到了。”汪涌很幸运,当时新华社贵州分社分管体育的老记者退休了,他机缘巧合的加入了新华社,开始了作为体育记者的职业生涯。

命运因北京奥运会而改变

“虽然在贵州分社,但那些年参加了很多全国性的体育报道。九十年代中期,海埂足球小分队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次做报道,当时写了很多创新性的文章。贵州体育资源虽然很少,但在那样一个情况下,我的足球报道做的是全新华社里面最好的。”为了将稿子做好,汪涌做了非常多案头工作,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那时候不像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报纸杂志是主流,我把能收集到的所有资料都剪出来,做了很多剪报。比如要做高洪波专访,我会整理出一本高洪波的小册子,辽宁、八一等每个球队都有,去海埂我带了三个手提袋,里面都是资料。这些积累让我有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后来全运会、世界杯,我都参与报道,1998年世界杯快报,我也被调过来,每天发稿子,后来在人民日报出了一个整版。”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新华社策划大量报道,其中需要一个记者长期驻会。之前所有的积累、适当的年龄,让汪涌顺利得到了这个机会,“我的命运,就是被北京奥运会改变的。之前我出生在贵州、长在贵州、在那里上学,那时候我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带着老婆和孩子,告别了在贵州安逸的生活,来到了北京。”

北京奥运会的召唤,让汪涌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切对我们全家来说,都是全新的”,汪涌坦言,“开始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孩子还小,需要照应,我爱人只能尽量不出差。如果遇到我出去采访一个月,还要请老人过来帮忙,全家人都在努力适应全新的节奏。”

图为汪涌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

9万字新闻报道见证北京奥运会精彩非凡

奥运时的很多细节,汪涌还历历在目,“2001年12月13日,北京奥组委在人民大会堂成立,那稿子是我写的,由此开启了我真正的奥运人经历。中间所有的北京奥组委大事也都是我写的,在新华社的稿库里,至少有2000条以上我的稿子。那时候签保密协议不知道签了多少,知识产权、商业开放、会徽吉祥物、口号、开闭幕式等。奥运会结束之后,我写了篇稿子,叫做被保密协议捆绑的奥运人生。这些工作需要有激情、能力、经验、精力、细心和政治觉悟,可以说奥运报道无小事。”

回忆那段日子,汪涌说,忙碌充实但也苦不堪言,“经常随时随地要稿子,比如倒计时500天、一周年,还有很多层面的策划和指示传达下来,不但要尽快完成,还要达到要求,那时候我觉得每一年都至少有一次精神要崩溃。跟着我一块跑奥组委的驻会记者们,别的单位不知道换了多少人。因为这不是纯粹的体育稿件,全世界都在关注,绝不能出错。当年手机都24小时待机”,汪涌说,“有一次我接了孩子,奥组委临时有事儿,我就带孩子到新闻宣传部的办公室写作业,里里外外忙完后再带着孩子回家。”

那时要写奥运五种精神,只有一周的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面儿太大了,很多东西来不及采,我在国庆期间补充采访了几个要点,完成了稿件。后来奥运五种精神真正的提法就是以这篇稿子为基础的。”

汪涌说之所以写了那么多稿件,是因为从开闭幕式团队组建,到后来的诸多创意、讨论时他都在中间作为参与者,列席旁听。“这是8年来的积累,才能达到业务上的不可替代性。长期的观察跟踪研究,厚积薄发,才能够把工作很顺利的完成。”

图为汪涌与邓亚萍的合影。

北京奥运会成就事业高峰

奥运期间高质量的紧张工作,也成就了汪涌事业上的高峰,“每一年新华社的社级好稿,都有我的2、3条,后来新华社出了奥运精品报道集,里面有我十几篇稿子,很有成就感。”

现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汪涌说:“这是事业上不可比拟的高度。永远找不到任何一个项目像奥运会这样,也不会有国家最高领导人、新华社社长总编辑来看你的稿子。送到他们手上去看的文章,需要有很好的立意、结构,必须能够有独特、专业的报道内容,这对我的人生和业务都是极大的锻炼。”

开幕式的稿件撰写汪涌印象深刻,“奥运会开幕式期间,我写了9万字。当天就写了3000字的消息,这是我人生中从来没有过的。那天的稿子层层把关,一直到最高领导。8月9号发布,中国几乎所有报纸,都是我写的那条消息。”

申冬奥再续奥运情缘

“本来以为北京奥运会是我的事业巅峰,结束后可以好好享受人生,但之后北京又开始申办冬奥会了”。汪涌的奥运情缘由此继续,“这中间,我给出了非常多的专业意见,比如报道既要全面又要适度,再比如,投票之前要有一定时间的静默期等。”

2015年,作为申奥代表团成员,汪涌和代表团一起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做最后的申奥工作。“有很多专业性、技巧性的事,我们这些经历过的人了解应该如何做。陈述之前有很多案头工作,他们演讲稿如何做,演讲用什么语调方式,怎样的结构流程,这些我们都被邀请参加并提供意见。陈述之前模拟了很多次,代表团在吉隆坡租了会议室,1比1克隆现场,我们全程参与,作为媒体人提出自己的意见。”

九天的吉隆坡申奥之旅汪涌感慨万千,这是他职业生涯中难以忘怀的独特记忆,是他永远的精神食粮。汪涌回忆说,“经历了夏季奥运会,还作为核心记者之一再去做冬奥会筹办,一直到2022年。我没有想到,北京有这样的机遇,我有这样的机遇,这是对我特别有价值的机会。”

汪涌认为,“奥运会是成人仪式,也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性事件,它重新塑造了这个城市。一日奥运,终身奥运。这是城市和人的全新塑造。之前我去雅典奥运会有瞻仰、膜拜的感觉,但经历了北京的酸甜苦辣,再到伦敦的时候不仅自信,还有很多新的标准和感受,自己心态发生了从仰视到平视的变化。”

“冬奥筹办就是非常自信、平和的过程。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会遇到过一些问题,当时没有经验。而现在则既能节俭,又能满足专业要求。”汪涌说,“冬奥会对我来说就是享受,享受筹办的过程。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会有兴奋、急切、紧张,有高压、忐忑。而现在,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4月15日,汪涌再次完成北京国际长跑节半程马拉松比赛。图为赛后展示完赛奖牌。

被工作累病靠跑步获得新生

汪涌告诉记者,“因为奥运会报道的关系,我的工作强度一直特别高,结果在吉隆坡申冬奥前三个月得了带状疱疹,当时医生跟我说是免疫系统受到了破坏,一定需要增加户外运动。”

为了有个好身体能继续从事做好热爱的工作,汪涌开始接触跑步运动,回忆起刚开始运动的场景,也是“从苦到甜”。汪涌告诉记者,“那时候我连三公里都走不下来,后来慢慢走到7公里、8公里,一直到了17公里,就有了想跑的冲动。”2015年10月汪涌办了一件大事,就是联合几家媒体发起创办了首都媒体跑团,“最开始是18个人,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到今天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有55个人加入了。”

汪涌说,“首都媒体跑团和其他跑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参与跑步的同时,也利用媒体优势和资源来宣传科学健身、推动跑步健康发展、传递正能量,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既是跑者、又是传播者、还是马拉松研究者。”在他的带领下,首都媒体跑团201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2013-2016全国体育先进单位之一。

图为汪涌在工作现场提问。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

记者手记

汪涌是幸运的,他赶上了中国体育发展史最重要的节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主力记者,他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留在了报道最前线。北京奥运会是汪涌成长最快的时期,结束了这场大战役后没多久,他又投入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中去了。

他告诉记者,如果能有二次选择的机会,还是会这样的奋不顾身。唯一不同的是,无论工作多忙,每周都要挤出几天,去科学的锻炼身体,这是时代的要求和痛后的觉醒。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的汪涌不但是奥运方面的专家级记者,也是京城跑步圈里的大腕级人物,是一个集专家、记者、跑者、研究者和文化引路人多种身份于一身的跑团管理者。他身体力行,从另一个维度上宣传、推广跑步事业,自始至终的贯彻全民健身理念,带动身边的媒体同行一起运动。汪涌表示,我要用最佳的状态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到来。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建设研究所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2192864
咨询热线:010-5219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