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资本主义,我们输不起的代价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欧阳晓红/文别以为仰仗廉价战略的资本主义生态系统可以永续运行,廉价的极限正在逼近。这是《廉价的代价》传递的声音。
如果不变革,不断攫取财富的资本终将耗尽地球最后的资源——这并非危言耸听。那是资本的天性,在两位作者拉杰.帕特尔与詹森.W.摩尔的笔下,资本主义是种采用低成本策略,穷尽一切手段趋利的疾病。想象有一天,蓝色星球资源枯竭、荒漠化的样子。那种廉价的代价其实是“高价”,是我们输不起的代价。
走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阶段之后的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给它贴上新的标签:生态文明过渡期。这本乍看起来让人以为是关于“廉价商品如何导致环境问题”的书,站在“世界—生态“和“生命网络”的视角下,去剖析资本扩张历程,从根源上提出了解决危机的理论与方法;并借其反思人类已有的发展模式。
将资本主义植入生命网络(生命构建的关系网络,且不断循环)中去观察,可能会像作者一样发现资本主义“成败皆萧何“的无奈。“成”是指,贸易流通、工作岗位与环境都是通过资本主义创造的;当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黑死病击垮了欧洲农奴制——即旧秩序被打破之时,资本主义成为其最大的救赎。“败”暗示,资本主义农业改变了地球;其对环境的毁灭、对文明的奴役,终会带来“后天”灾难;包括经济危机乃资本主义体系的伴生物,在每个体系周期中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危机,且不断积累,最终爆发总危机。
作者用“自然、货币、劳动、关怀、食物、能源和生命”串起资本主义生态;这七个“切口”涵盖各种社会关系及生产方式。而“廉价”就像这些切口上放大现实世界的镜子。作者试图籍此让读者厘清、甄别现实世界的残酷,洞悉从资本主义榨取剩余价值的趋利性到气候变化的危机正扑面而来——它们是如此急迫,我们别无选择吗?
似乎并不尽然。无奈并非无助。作者给出“五步”走方案,以替代资本主义廉价化生态体系;即通过“认识、赔偿、再分配、重建、愉悦的劳动”——系统性全方位消除剥削、暴力与不平等,让人人都有改善自己生活或生存条件的机会。试图描绘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公平世界。
一
“七个切口”是一组观察世界、剖析资本主义生态的新镜头。在“世界—生态”的视角下,读者可以看到:无限逐利的资本如何整合劳动、权力、自然和金融,通过不断开辟新边疆实现全球扩张。其叙述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人口、自然与极限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通过边疆开发和控制生命网络的财富积累,要比显示在会计师手里的资产负债表丰富得多。这便牵出《廉价的代价》所探讨的主题——广泛的生命网络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为何选择“自然、货币、劳动、关怀、食物、能源及生命”这七种要素?在作者眼中,它们在资本主义的生态开端时就出现了,再少便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生态。
在这幅资本主义生态历史画卷中,“廉价的自然”率先跃入读者眼帘。作者认为,没有自然的廉价化就没有资产主义的产生。正如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对“自然”进行分类估价,昭示早期资本主义制度,自然已具估值意义。而自然转化成货币再转化成资本的循环将我们带进地质历史——亦由此看到“哥伦布想要的东西就是廉价的货币”。
此循环过程中,货币是资本主义运作需要的媒介。在自然的力量,即人类劳动作用之下,整个生命之网都在有效工作着。同时,资本家不断需要劳工,并需要其受教育,但成本却压得很低,即廉价的关怀。而廉价的食物又是廉价的关怀之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支付食物之后,以16世纪为例,这之后,欧洲工人生存中最重要成本就是能源,这足见廉价能源的重要性——其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杠杆。
当然,如果读者理解了——资本主义是如何使“廉价的生命”成为一种获取廉价自然的战略,便不会奇怪作者为何将“廉价的生命”作为七个切口中的最后一章。因为此书关注点是“民族国家、政府机构建立的过程和产生的影响”,而非政府机构本身或民族国家。作者提醒,关键是当各个国家在管理所统治的人民,以及为自由资本主发展提供有利环境黔驴技穷时,也昭示我们正走向廉价生命时代的终结。
这并非讳言。自然的另一重要观察维度是气候变化。
二
其实,从一开始,气候变化就与资本主义休戚相关;前者影响了欧洲的承载能力;包括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因“小冰期”成为可能,尽管气候并非唯一原因。后者由此脱颖而出。
资本主义怎样改变世界?从这句话中,我们也许可以品出些许端倪,如“要想征服全球生命并使其廉价化,人必须要有绘制地图的能力”;遂从资本的开土拓疆看出一二:从城邦、地区、民族国家、洲域再至全球,恰是资本主义体系空间扩张的轨迹。“廉价”既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战略,亦是一种过程。资本主义将不属于任何宗派的生命构建关系,形成生命将其转变成生产和消费的循环。在廉价的循环过程中,这些关系的价格被尽可能的压低了。无数的生命构建关系被让渡至最低的美元价值。
目前是怎样一种资本主义生态体系?资本主义廉价自然战略的核心——在于把人类和非人类的工作转化为廉价物。作者称,现在,没有什么比生态危机更适合提醒人类文明了。自然并不廉价。因为你无法忽视气候变化。
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结合在一起,那么就能注意到,早期资本主义的破坏力如此深远,四个世纪以前就改变了地球的气候。气候变化导致农业减产,抑制了农业生产力。其产生的连锁反应是,气候变化致使廉价工人得以生存的廉价食品画上句号。而廉价食品的终结对资产主义生态产生巨大威胁。虽然食物并非维持廉价关怀的惟一要求;还有能源等。书中预计203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1亿人丧命,届时廉价石油也将走到尽头。
如此,层层递进,读者看到的逻辑线是:廉价的自然——资本主义——运作媒介(货币)——人类劳动(自然的力量)——廉价的关怀与食物、能源——获取廉价自然的生命(机构建立)。它们最终均指向资本主义的廉价战略。
三
尽管,之前的人类文明改变过自然环境,但还从来没有一次人类文明是在资本主义的作用下,被廉价自然引导和支配。其结果便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资本新世之样子。
所谓“资本新世”是学界相对于“人新世”而提出的学术理论,其对应的时期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全球性影响应始于资本主义出现之时,即15世纪至今。“人新世”则指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到10200年左右。瑞典地质学家斯特默考虑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已成为对地表面有重大影响的地质营力,因此提出“人世新”。
人类并非万物之灵或之首。我们早就该抛弃工业时期的信条,即“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所谓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支配自然的一切事物……“那是笛卡尔、培根和牛顿留给我们的哲学遗物。
因此,要么,行至今日的资本主义进化;要么,我们需要摒弃旧的资本主义体系。
当然,我们也要厘清马克思时代之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它激发了萨米尔·阿明等人的思想创新——虽有变化但依然存在的基本事实——即资本剩余价值的来源仍是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但提供者已经从劳动者个体扩展为实体经济国家集群。
包括当今世界高度金融化背景下,虚拟资本获取的剩余价值,依然来自对劳动价值的占有。只是这些价值主要不是来自本国的劳动者,而更多地来自处于世界体系边缘地带的国家。
现代经济框架下,一般而言,技术进步、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率提高;全球化发展,经济社会货币化、金融化跃升(金融推动货币变资本)等,虚实资本主义随之盛行。
《廉价的代价》则提醒世人,当下的资本需要从只服从原始冲动本能的野蛮状态,逐步向受到人类社会约束的文明状态过渡——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资本。
在世界-生态观的视角之下,与其说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系,不如说,它也是一种人类与地球生命网络中所有成员发生复杂联系的组织原则。回眸5个多世纪的“资本新世“生态,也许会让我们看清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接下来,我们该何去何从?如何与未来的星球相处?
作者指出,我们必须为新的文明找到语言和政治理论,借资本主义生态的转变,找到新的生活方式——“五步走“方案,如“认识、赔偿、再分配、重建、愉悦的劳动”。
从“认识”到“愉悦的劳动”,意味着系统性去认知——人类与人类行为之间,既必要又危险的关系;同时,不只是理解资本主义生态,还需要对它进行变革,并给予赔偿;尽管市场决定资源分配,但我们需要非同寻常的再分配形式;于是,这又要求长期的重建工作。而重建过程中,理想状态是“人们在生态得以恢复的工作生活空间下,愉悦地劳动。”这是作者想象中廉价世界之外的人类生存模样。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