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拼爹制造的神话迟早会破灭
最近,竞选家委会的家长们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钱、人脉、资源纷纷被拿出来展示一番。为什么一个小小家委会选举会如此大动干戈,一些招摇的人倒也罢了,一些以往不愿露富的家长,也拼命招摇?
如此不惜本钱,不惧风险,极力炫耀各自资源试图当上家委会负责人,目的显然已经不是造福所有孩子了,首先还是着眼于自己孩子,说穿了,还是为了“小祖宗”。
当上家委会委员或者负责人,就可以近水楼台,一方面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给自己孩子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接触老师、学校,甚至光明正大“贿赂”老师,以达到照顾自己孩子的目的。一部分家长还有着更隐秘的想法:深度参与学校的教学与治理,希望学校按自己的理念去管教孩子。
本来就非常重视子女教育的中国家长,伴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对孩子的重视,尤其是教育的重视,已经远远超越了正常值。再加上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天,是一切,而孩子的教育又是重中之重。一些家长为达到教育子女的目的,甚至不择手段。
无论出于哪种目的,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本是一件好事情,但问题是,在强烈的关注与重视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神经质家长”。他们越来越多地深度介入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开始大规模逾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界限,逾越家长与教师的职责界限。日前,清华附小学生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为了孩子,家长竟然赤膊上阵,替孩子操刀了。但凡有点基本常识就知道,那根本不是一个小学生的思维与做法,只不过家长介入的形式与方式特别而已。
伴随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名校开始强调分数之外的东西。于是,在近年的高考与中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这类小神童。他们名下的发明创造、专利满天飞,甚至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也屡见不鲜。伴随出国留学热,各类有特殊才能的明星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每一种“神奇”背后,往往都有家长之手在作怪。
重视子女教育固然是好事情,“拼爹”也是一个普遍社会现象,我们无法禁止,但力道用过了,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家长的大力协助下,甚至替代下,孩子们可能在某一个时间内获得了机会,但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家长介入越多,子女的实际能力恰恰就越弱,无疑是另外一种娇宠。家长的手再长,也总有力所不逮的时候,没有家长的过度呵护,孩子将如何自处?
这种虚谎包装下的神话,不仅容易破灭,更容易让孩子陷入一种被“吊打”的尴尬境地——-周围的人都会用挑剔甚至蔑视的眼光审视你。而孩子自己也往往因为“心虚”处于更不自在、不自信的状态,惶惶不可终日,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