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金山走红的云南过桥米线回昆举办品鉴会
掌上时报讯(赵永忠 和璐)2025年3月23日,在旧金山创下过日销650碗米线的“575云南过桥米线店”、品牌创始人王杰夫在昆明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品鉴会。
活动旨在为促使云南餐饮行业不断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创新菜品和经营模式,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助一臂之力。
品鉴会在位于龙泉路871艺术园区内的“575艺术空间”拉开帷幕,不仅吸引了云南餐饮界的名家,更汇聚了文化、艺术领域的精英百余人出席了本次品鉴会。
品鉴会上,王杰夫对“575云南米线店”的品牌故事、创始初衷、发展历程、商业模式、品牌影响力分别做了详细阐述。他在分享中说道:“云南米线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我希望通过全球化的表达,让世界看到云南美食的无限可能。”
“575云南米线”的创始人王杰夫,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昆明人。2018年,他怀揣着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将云南过桥米线带到了美国加州。开业3个月即获得“舌尖上的美国”活动专家匿名品尝打分环节的99分,在381家餐厅中脱颖而出,创下日售650碗的纪录,至今热度不减。这碗米线不仅保留了最地道的云南风味,更融入了国际化的创新元素——黑松露、牛肝菌、鸡枞菌等云南特色食材漂洋过海,成为美国食客的新宠。
为了让云南米线在全球市场拥有独特的辨识度,王杰夫甚至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英文单词——“Miishien”,发音源自昆明方言的“米线”,让这一云南独有的美食在英文世界中拥有了自己的专属名称。这一创举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创会会长杨艾军高度评价为“对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播十分有意义的事件”。
在“575云南米线”,吃一碗米线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王杰夫精心设计的“碗架”和“摆盘盒”获得了国家专利,让传统的过桥米线仪式感更加精致。高汤的熬制借鉴了红酒“挂杯”的原理,确保每一根米线都能完美吸附汤汁的鲜香。
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联合创会会长张宪荣表示,575米线的成功,不仅是味道的胜利,更是云南餐饮行业创新与品质化发展的典范。高品质和牛与米线的结合,是食材跨越与味蕾提升的新突破,更是云南米线践行“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王杰夫在昆明打造的1700平米“575艺术空间”,将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新平台,未来还将举办更多美食与艺术的跨界活动。
活动旨在为促使云南餐饮行业不断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创新菜品和经营模式,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助一臂之力。
品鉴会在位于龙泉路871艺术园区内的“575艺术空间”拉开帷幕,不仅吸引了云南餐饮界的名家,更汇聚了文化、艺术领域的精英百余人出席了本次品鉴会。
品鉴会上,王杰夫对“575云南米线店”的品牌故事、创始初衷、发展历程、商业模式、品牌影响力分别做了详细阐述。他在分享中说道:“云南米线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我希望通过全球化的表达,让世界看到云南美食的无限可能。”
“575云南米线”的创始人王杰夫,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昆明人。2018年,他怀揣着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将云南过桥米线带到了美国加州。开业3个月即获得“舌尖上的美国”活动专家匿名品尝打分环节的99分,在381家餐厅中脱颖而出,创下日售650碗的纪录,至今热度不减。这碗米线不仅保留了最地道的云南风味,更融入了国际化的创新元素——黑松露、牛肝菌、鸡枞菌等云南特色食材漂洋过海,成为美国食客的新宠。
为了让云南米线在全球市场拥有独特的辨识度,王杰夫甚至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英文单词——“Miishien”,发音源自昆明方言的“米线”,让这一云南独有的美食在英文世界中拥有了自己的专属名称。这一创举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创会会长杨艾军高度评价为“对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播十分有意义的事件”。
在“575云南米线”,吃一碗米线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王杰夫精心设计的“碗架”和“摆盘盒”获得了国家专利,让传统的过桥米线仪式感更加精致。高汤的熬制借鉴了红酒“挂杯”的原理,确保每一根米线都能完美吸附汤汁的鲜香。
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联合创会会长张宪荣表示,575米线的成功,不仅是味道的胜利,更是云南餐饮行业创新与品质化发展的典范。高品质和牛与米线的结合,是食材跨越与味蕾提升的新突破,更是云南米线践行“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王杰夫在昆明打造的1700平米“575艺术空间”,将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新平台,未来还将举办更多美食与艺术的跨界活动。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