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昆明 了解昆明水文
本网讯(赵永忠)近日,水利部认定并发布了全国22处百年水文站,昆明水文站为云南省唯一一个入选的首批百年水文站
7月26日上午,昆明市水文局邀请部份媒体记者作深入了解,在昆明市水文局袁树堂局长的引领下,记者一行认真听取了袁局长及昆明市相关水文专家的讲解,加强了对昆明市水文、水系的了解!
了解百年水文站昆明站,要从它的前身金牛寺的“铜犴”说起……
在古代,昆明盘龙江岸边修建了井宿祠、安澜亭等,井宿祠中安放着镇水“铜犴”。据清康熙年间著名历史学家、旅游文学家陈鼎著作《滇黔记游》记载“东郊城外有金牛寺,寺外八角亭中有铜牛一重数万斛,以镇水怪,盖此地绿溪,每逢春夏霪雨,东北万山治水奔流入驶,往往冲圯民居,故范牛以镇,明末孙贼(可望)僭号,取牛铸钱,国朝水发屡坏庐舍,今已复铸,水患减矣”。由此看来至少在明代,代表国家治水思想的金牛就已守护在盘龙江边了。
而今,在盘龙江边的“铜犴”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铸(现摆放地址为原址20米外位置),因其状若水牛,俗称“金牛”,安放于井宿祠(金牛寺)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犴为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主管水事。古人将此“铜牛”铸成独角,高五尺有余,卧地昂头,警视江水,起足欲斗、其胸腹中空,背上有孔,肚下有井,与盘龙江相通,江水上涨时,井水激荡翻腾,牛腹中空气振动,发出牛吼之声。据说金牛叫一声,则水涨二三尺,如果连叫三四声,水就要涨到一丈多高。据《民国昆明县志》记载“同治十年(1871年)昆明大水灾,先是霪雨浃旬,冷水洞爆洪,六河涨溢,东南门不没者数版(水深约4.5米)”,据说当时金牛曾叫到八声之多,东城内外,毁没房屋无数,死伤数百人,损失惨重。昆明有童谣唱道“金牛金牛叫三声,水淹水淹大东门。”
清雍正年间,为了解盘龙江水旱灾害,水情变化,又设有金牛寺水位站,该站在盘龙江敷润桥下游顺流右岸设有石柱水标,石柱上面标刻着“子 、丑 、寅 、卯、辰 、巳 、午、未、申 、酉 、戌 、亥”等十二大字,字与字之间有8刻,每刻1市尺,合高9.6市尺,坐高2.4市尺,共高1.2市丈,与河岸相平,底座与河中心高差3市尺。清光绪十三年(1887)至民国17年(1928)的记载,只有水位观测,汛期水位变幅大时每日两次,平时每日1次。据说,古人把盘龙江水淹到“申”字时,表示来水正常;仅淹没到“午”时,则来水偏少,有可能出现旱象;如果超过“申”字,表明来水过多,必须“祈晴”。
风雨百年看山河巨变,江河万里有“水文尖兵”。昆明盘龙江边的“铜犴”和“石柱水标”它们是昆明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水情预警系统和水文监测设施,而那时的观测者便是最早的水文人。如今,距离它们上游200米处,民国 17 年(1928年)由清华大学设立的敷润桥水文站(现昆明水文站)依旧继承和发扬着百年水文人默默坚守、把脉江河、守护春城安澜的历史使命。
千年江川奔流不息,百年水文续写华章。饱经沧桑又精神矍铄的昆明水文站百年“晴雨表”正向“智慧水文”突进,现已建成设施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现代化测站,各监测要素已基本实现采集全自动、监测量程全覆盖、信息传输双备份、成果展示可视化的现代化水文站。随着昆明水文数字孪生(盘龙江)试点项目的孕育而生,盘龙江流域防洪“四预”功能推向智慧水利的更高层级,河道水下地形、重点区域DEM、倾斜摄影、水文站闸BIM模型、遥感影像等构建了精准映射的盘龙江物理流域数据“底板”和三维可视化场景,盘龙江的“孪生双胞兄弟”被清晰地呈现在防汛调度会商大屏,为洪水预报、预警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实时准确可视化的服务支撑,为守护春城安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昆明市是云南省省会,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全市东西最大横距152km,南北纵距237.5km,国土面积2.11万km2,其中丘陵、山地占88%,平地占10%,湖泊占2%。
昆明市分属于金沙江、南盘江、红河三大流域,河流水系发育,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134条,特别是滇池流域河系复杂,有35条河道成向心状注入滇池,且数条河道穿越昆明主城;截止2021年全市共建成23座大中型水库、819座小型水库,9大高原湖泊中有滇池、阳宗海分布于昆明市辖区内。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936.6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干季(11月~次年4月)占全年雨量的15%左右,其中最小月雨量多出现在1、2月,雨季(5月~10月)占85%左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1.9亿m3,人均水资源量912m3,仅为全国的41%,云南省的17%,属水资源紧缺地区。年降水量、径流量自1956年以来总体呈减少趋势。
清雍正年间,为了解盘龙江水旱灾害,水情变化,又设有金牛寺水位站,该站在盘龙江敷润桥下游顺流右岸设有石柱水标,石柱上面标刻着“子 、丑 、寅 、卯、辰 、巳 、午、未、申 、酉 、戌 、亥”等十二大字,字与字之间有8刻,每刻1市尺,合高9.6市尺,坐高2.4市尺,共高1.2市丈,与河岸相平,底座与河中心高差3市尺。清光绪十三年(1887)至民国17年(1928)的记载,只有水位观测,汛期水位变幅大时每日两次,平时每日1次。据说,古人把盘龙江水淹到“申”字时,表示来水正常;仅淹没到“午”时,则来水偏少,有可能出现旱象;如果超过“申”字,表明来水过多,必须“祈晴”。
风雨百年看山河巨变,江河万里有“水文尖兵”。昆明盘龙江边的“铜犴”和“石柱水标”它们是昆明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水情预警系统和水文监测设施,而那时的观测者便是最早的水文人。如今,距离它们上游200米处,民国 17 年(1928年)由清华大学设立的敷润桥水文站(现昆明水文站)依旧继承和发扬着百年水文人默默坚守、把脉江河、守护春城安澜的历史使命。
千年江川奔流不息,百年水文续写华章。饱经沧桑又精神矍铄的昆明水文站百年“晴雨表”正向“智慧水文”突进,现已建成设施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现代化测站,各监测要素已基本实现采集全自动、监测量程全覆盖、信息传输双备份、成果展示可视化的现代化水文站。随着昆明水文数字孪生(盘龙江)试点项目的孕育而生,盘龙江流域防洪“四预”功能推向智慧水利的更高层级,河道水下地形、重点区域DEM、倾斜摄影、水文站闸BIM模型、遥感影像等构建了精准映射的盘龙江物理流域数据“底板”和三维可视化场景,盘龙江的“孪生双胞兄弟”被清晰地呈现在防汛调度会商大屏,为洪水预报、预警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实时准确可视化的服务支撑,为守护春城安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昆明市是云南省省会,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全市东西最大横距152km,南北纵距237.5km,国土面积2.11万km2,其中丘陵、山地占88%,平地占10%,湖泊占2%。
昆明市分属于金沙江、南盘江、红河三大流域,河流水系发育,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134条,特别是滇池流域河系复杂,有35条河道成向心状注入滇池,且数条河道穿越昆明主城;截止2021年全市共建成23座大中型水库、819座小型水库,9大高原湖泊中有滇池、阳宗海分布于昆明市辖区内。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936.6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干季(11月~次年4月)占全年雨量的15%左右,其中最小月雨量多出现在1、2月,雨季(5月~10月)占85%左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1.9亿m3,人均水资源量912m3,仅为全国的41%,云南省的17%,属水资源紧缺地区。年降水量、径流量自1956年以来总体呈减少趋势。
资料来源:昆明市水文局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