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志愿者的十年公益长歌——记省慈善协会红领巾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张爱芳
时间:2025-03-27 11:57:18
阅读量:0
来源:

记者 张璐 文/图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古城墙的缝隙,一群身着红马甲的银发志愿者已整装待发。在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的平均年龄65岁以上,用十年光阴编织出一幅动人的公益画卷。
而走在这支队伍最前列的,便是省慈善协会红领巾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张爱芳。她带领着140余名志愿者十年如一日地开展扶贫帮困、尊老爱幼、拥军爱警、关爱抗战老兵等志愿服务活动逾千次,筹集款物300余万元,累计服务困难群众超万人,以生命的热度温暖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从“心”出发的公益长征
73岁的张爱芳,拥有多重身份标签:军嫂、西安市“十大孝子”、中国行风网陕西政风监督员、陕西省军民好家风促进会副会长、省慈善协会“银星志愿者”……今年3月,在省慈善协会志愿者表彰大会上,张爱芳荣获“金星志愿者”称号,这是对她十年公益坚守的最高礼赞。
张爱芳的公益之路起源于一次偶然。2015年寒冬,她看到社区里独居老人在寒风中颤巍巍排队的身影,内心深受触动,她毅然召集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这支以“尊老爱幼、拥军爱警”为宗旨的志愿者服务队。
“最初队伍只有十几个人,大家自筹资金购买米面油,走街串巷帮扶困难家庭。”张爱芳回忆道,“第一次去慰问抗美援朝老兵,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感谢大家还记得我们’,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件事值得做一辈子。”
起初,服务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资金短缺、活动处处受限、人员组织调配难等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张爱芳的带领下,大家积极寻找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赞助,解决资金问题。在人员协调上,服务队提前规划活动,通过线上沟通和线下交流,尽量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张爱芳告诉记者,看到那些受助者的笑脸,成员之间相互鼓励支持,再大的困难也就不觉得难了,就这样一步步坚持到了现在。
这支银发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2024年,红领巾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与省戏曲研究院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开展“旧衣物回收,凝聚公益力”公益活动,吸引众多社区居民、职工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在环保与慈善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桥梁。
“虽然我们年龄大了,但心还年轻,能为社会作贡献,就觉得活得有价值。”在张爱芳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银发老人加入到红领巾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企业退休职工,还有的是社区热心居民。尽管身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与信念,那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温暖叙事
冬天为抗战老兵送温暖,夏天为一线消防队员、民警、交警送清凉,在清明节缅怀先烈……张爱芳每年都会带领服务队走进渭南市、礼泉县、三原县、高陵区、长安区等地,定期探访49名90岁以上的抗战老兵。每逢重大节日,志愿者们都会上门看望这些老兵,并给每位老兵送上价值2000元的生活用品。
2019年6月,张爱芳带领服务队慰问了19名抗战老兵。每到一户,志愿者们都围坐在老兵身旁,认真聆听他们回忆那段峥嵘岁月,倾听他们英勇抗击敌人的英雄事迹,深入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同年,当张爱芳得知安康市石泉县饶峰村96岁抗战老兵陈兴明家中失火,房屋面目全非,老兵和老伴严重烧伤,生活陷入困境时,她第一时间发动志愿者积极捐款,并携带物资赶往医院看望受伤的老兵。
每周三、周日是服务队为碑林区和平新时代护理院老人包包子、饺子的固定日程,志愿者们分成六支小分队,确保每周都有一支队伍持续不断地为老人们送去关怀。2021年重阳节,志愿者们不仅热情地为百余名医患包饺子,承包起厨房的工作,还自发组成清洁队,每周为失能老人更换床单、修剪指甲,赢得了医患的高度赞誉。
2024年11月,张爱芳带领25名志愿者为周至县楼观台聋哑学校60名特殊儿童送去价值5万元的生活学习礼包;2024年12月,在淳化县润镇中心小学,志愿者们为4名困难学生送去棉衣、书包及慰问金,孩子们戴上红围巾时灿烂的笑容,成为冬日里最温暖的画面……“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抗拒,到后来主动拉住我们的手,那种满足感真的难以言表。”张爱芳说。
十年公益路,一颗赤子心。“荣获‘金星志愿者’称号,是对我们十年公益付出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谈及自己的心愿,张爱芳望向窗外正在嬉戏的孩子们:“愿所有老人都能老有所养,所有孩子都能笑靥如花。到那时,我们这些‘老红领巾’才算真正实现了人生价值。”夕阳的余晖洒在她鬓角的白发上,折射出温暖的金色光芒。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热度排行
推荐